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8-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34页 |
1.1 聚酯 | 第9-15页 |
1.1.1 聚酯的合成方法 | 第9-13页 |
1.1.1.1 直接酯化法 | 第9-11页 |
1.1.1.2 酯交换法 | 第11-12页 |
1.1.1.3 酰氯与羟基聚合法 | 第12-13页 |
1.1.2 含芳香环结构聚酯的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1.2 希夫碱金属配合物性能及应用 | 第15-27页 |
1.2.1 在医药领域 | 第15-18页 |
1.2.2 在催化方面 | 第18页 |
1.2.3 在分析化学方面 | 第18-20页 |
1.2.4 在光学领域 | 第20-23页 |
1.2.5 在功能材料领域 | 第23-27页 |
1.3 8-羟基喹啉金属配合物性能及应用 | 第27-33页 |
1.3.1 光学性能 | 第27-30页 |
1.3.2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 第30-33页 |
1.4 选题意义 | 第33-34页 |
2 实验部分 | 第34-42页 |
2.1 实验仪器 | 第34页 |
2.2 原料与试剂 | 第34-35页 |
2.3 合成路线 | 第35-37页 |
2.4 实验步骤 | 第37-42页 |
2.4.1 5-硝基间苯二甲酸(1)的合成 | 第37页 |
2.4.2 5-硝基间苯二甲酰氯(2)的合成 | 第37页 |
2.4.3 聚酯P1~P3的合成 | 第37-38页 |
2.4.4 聚酯P4~P6的合成 | 第38页 |
2.4.5 含希夫碱侧基聚酯P7~P9的合成 | 第38-39页 |
2.4.6 含希夫碱侧基聚酯锌配合物P7-Zn~P9-Zn的合成 | 第39-40页 |
2.4.7 含 8-羟基喹啉侧基聚酯P10~P12的合成 | 第40-41页 |
2.4.8 含 8-羟基喹啉侧基聚酯锌配合物P10-Zn~P12-Zn的合成 | 第41-42页 |
2.4.9 含 8-羟基喹啉侧基聚酯铝配合物P10-Al~P12-Al的合成 | 第42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42-58页 |
3.1 合成方法讨论 | 第42-43页 |
3.1.1 聚酯P1~P3的合成 | 第42-43页 |
3.1.2 聚酯P4~P6的合成 | 第43页 |
3.1.3 含希夫碱侧基聚酯P7~P9的合成 | 第43页 |
3.1.4 含希夫碱侧基聚酯锌配合物P7-Zn~P9-Zn的合成 | 第43页 |
3.1.5 含 8-羟基喹啉侧基聚酯P10~P12的合成 | 第43页 |
3.1.6 含 8-羟基喹啉侧基聚酯锌、铝配合物P10-Zn~P12-Zn和P10-Al~P12-Al的合成 | 第43页 |
3.2 结构表征 | 第43-52页 |
3.2.1 P1~P3的红外谱图分析 | 第43-44页 |
3.2.2 P4~P6的结构表征 | 第44-45页 |
3.2.3 P7~P9的结构表征 | 第45-47页 |
3.2.4 P7-Zn~P9-Zn的结构表征 | 第47-48页 |
3.2.5 P10~P12的结构表征 | 第48-49页 |
3.2.6 P10-Zn~P12-Zn的结构表征 | 第49-51页 |
3.2.7 P10-Al~P12-Al的结构表征 | 第51-52页 |
3.3 聚酯及其金属配合物的物理性能 | 第52-53页 |
3.4 聚酯及其金属配合物的热稳定性能 | 第53-55页 |
3.5 聚酯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光学性能 | 第55-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附录 | 第65-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