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公安工作论文--治安工作论文--公共秩序管理论文

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协商治理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导论第10-20页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0-11页
        一、选题背景第10-11页
        二、研究意义第11页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1-17页
        一、关于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研究现状第11-14页
        二、关于协商治理的研究现状第14-15页
        三、相关研究评述第15-17页
    第三节 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7页
        一、基本思路第17页
        二、研究方法第17页
    第四节 论述框架与内容第17-18页
    第五节 重难点及创新点分析第18-20页
        一、重难点分析第18-19页
        二、创新点分析第19-20页
第二章 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形成及其现状分析第20-26页
    第一节 环境群体性事件及其生成逻辑第20-21页
        一、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概念界定第20页
        二、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生成逻辑第20-21页
    第二节 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现状及特点第21-26页
        一、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现状第21-24页
        二、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特点第24-26页
第三章 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政府应对及其治理难题第26-34页
    第一节 从环境群体性事件的两个案例谈起第26-28页
        一、浙江海宁事件第26-27页
        二、四川什邡事件第27-28页
    第二节 地方政府对环境群体性事件的主要应对第28-30页
        一、技术论证第28页
        二、政治消解第28-29页
        三、经济补偿第29-30页
    第三节 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政府治理难题第30-34页
        一、治理观念落后第30-31页
        二、治理主体单一第31-32页
        三、治理过程封闭第32页
        四、治理制度化水平较低第32-34页
第四章 处理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新思路:协商治理第34-40页
    第一节 环境群体性事件协商治理的实践价值第34-37页
        一、理性化解群体利益冲突第35页
        二、有效规范和监督政府行为第35-36页
        三、提升理性维权的意识和能力第36页
        四、汇聚事件治理的多方合力第36-37页
    第二节 环境群体性事件协商治理的实践条件第37-40页
        一、协商治理顶层设计的推动第37页
        二、协商治理社会力量的成长第37-38页
        三、协商治理实践经验的积累第38-40页
第五章 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协商治理框架设计第40-53页
    第一节 环境群体性事件治理的协商主体多元体系的建构第40-41页
        一、政府部门第40-41页
        二、企业组织第41页
        三、社会力量第41页
    第二节 环境群体性事件协商治理的运行过程第41-49页
        一、事前的利益表达与协商吸纳第42-43页
        二、事中的民情疏导与协商联动第43-48页
        三、事后的后续处置与协商反馈第48-49页
    第三节 环境群体性事件协商治理的制度化第49-53页
        一、协商治理的运行机制第49-50页
        二、协商治理的法治化第50-51页
        三、责任政府的有效回应制度第51-53页
结语: 环境群体性事件协商治理的探索与前景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9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9-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智慧交通的西安市交通拥堵治理研究
下一篇:宋代断例法律性质再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