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园林设计论文

中药文化体验园景观设计研究--以衢州中药文化体验园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3-22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5页
        1.1.1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引发的思考第13页
        1.1.2 中药大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第13-14页
        1.1.3 景观文化性的需求第14-15页
    1.2 相关概念界定第15-17页
        1.2.1 文化第15页
        1.2.2 中药学第15-16页
        1.2.3 中药文化第16页
        1.2.4 景观第16页
        1.2.5 景观设计第16-17页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7-18页
        1.3.1 研究的目的第17页
        1.3.2 研究的意义第17-18页
            1.3.2.1 理论意义第17页
            1.3.2.2 现实意义第17-18页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19页
        1.4.1 国外研究现状第18-19页
        1.4.2 国内研究现状第19页
    1.5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9-21页
        1.5.1 研究内容第19-20页
        1.5.2 研究方法第20-21页
            1.5.2.1 文献研究法第20页
            1.5.2.2 实地调研法第20页
            1.5.2.3 总结归纳法第20页
            1.5.2.4 实例分析法第20-21页
    1.6 研究技术路线第21-22页
2 中药文化体验园景观设计基础理论研究第22-35页
    2.1 中药文化概述第22-31页
        2.1.1 中药文化的内涵第22页
        2.1.2 中药文化的内容第22-25页
            2.1.2.1 四气理论第22-23页
            2.1.2.2 五味理论第23页
            2.1.2.3 名药文化第23-24页
            2.1.2.4 名方文化第24页
            2.1.2.5 养生文化第24-25页
        2.1.3 中药文化的特性第25-26页
            2.1.3.1 广泛性第25页
            2.1.3.2 时代性第25页
            2.1.3.3 民族性第25-26页
            2.1.3.4 地域性第26页
            2.1.3.5 传承性第26页
        2.1.4 中药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第26-31页
            2.1.4.1“阴阳”理论与景观设计第26-27页
            2.1.4.2“五行”理论与景观设计第27-29页
            2.1.4.3“四气五味”理论与景观设计第29-30页
            2.1.4.4“名方名药”与景观设计第30页
            2.1.4.5“中医药养生”理论与景观设计第30-31页
    2.2 中药文化体验园概述第31-32页
        2.2.1 中药文化体验园的内涵第31页
        2.2.2 中药文化体验园的功能第31-32页
            2.2.2.1 生产功能第31页
            2.2.2.2 旅游功能第31页
            2.2.2.3 示范功能第31页
            2.2.2.4 科普功能第31-32页
            2.2.2.5 生态功能第32页
        2.2.3 中药文化体验园的类型第32页
            2.2.3.1 采摘型中药文化体验园第32页
            2.2.3.2 科普型中药文化体验园第32页
            2.2.3.3 生态型中药文化体验园第32页
            2.2.3.4 综合型中药文化体验园第32页
    2.3 相关理论基础第32-35页
        2.3.1 景观生态学第32-33页
        2.3.2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33-34页
        2.3.3 景观美学原理第34-35页
3 中医药文化园的调查分析及其问题分析第35-44页
    3.1 中药文化体验园的调查分析第35-42页
        3.1.1 上海辰山植物园之岩石和药用植物园第35-38页
            3.1.1.1 项目概况第35页
            3.1.1.2 设计思路第35-36页
            3.1.1.3 景观特色分析第36-37页
            3.1.1.4 借鉴与思考第37-38页
        3.1.2 福盛南药生态园第38-40页
            3.1.2.1 项目概况第38页
            3.1.2.2 设计思路第38-39页
            3.1.2.3 景观特色分析第39-40页
            3.1.2.4 借鉴与思考第40页
        3.1.3 杭州植物园之百草园第40-42页
            3.1.3.1 项目概况第40-41页
            3.1.3.2 设计思路第41页
            3.1.3.3 景观特色分析第41-42页
            3.1.3.4 借鉴与思考第42页
    3.2 中药文化体验园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第42-44页
        3.2.1 中医药文化的景观运用理论研究不足,盲目进行建设第42-43页
        3.2.2 药用植物景观特色不鲜明,地域文化特色不突出第43页
        3.2.3 中医药文化呈现形式单一,缺乏参与性活动项目第43-44页
4 中药文化体验园景观设计方法第44-52页
    4.1 中药文化体验园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第44-45页
        4.1.1 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第44页
        4.1.2 文景并举,地方特色第44页
        4.1.3 相地合宜,因地制宜第44页
        4.1.4 文化体验,人性设计第44-45页
    4.2 中药文化体验园景观设计的主要内容第45-49页
        4.2.1 前期分析第45-46页
            4.2.1.1 收集中药园的基础资料第45页
            4.2.1.2 分析中药园的项目条件第45-46页
            4.2.1.3 制定中药园的发展目标第46页
        4.2.2 设计理念构思第46页
        4.2.3 总体布局第46-47页
        4.2.4 功能分区第47页
        4.2.5 体验设计第47-48页
        4.2.6 道路交通系统设计第48-49页
    4.3 中药文化体验园景观要素的设计方法第49-52页
        4.3.1 自然景观的设计第49-50页
            4.3.1.1 地形要素设计第49页
            4.3.1.2 水景要素设计第49页
            4.3.1.3 植物要素设计第49-50页
        4.3.2 生产景观的设计第50页
            4.3.2.1 游憩型生产景观设计第50页
            4.3.2.2 体验型生产景观设计第50页
            4.3.2.3 科普型生产景观设计第50页
        4.3.3 人工景观的设计第50-52页
            4.3.3.1 建筑要素设计第50-51页
            4.3.3.2 景观小品设计第51页
            4.3.3.3 道路铺装设计第51-52页
5 实例分析——以衢州中药文化体验园为例第52-70页
    5.1 项目前期分析第52-55页
        5.1.1 自然概况第52-54页
            5.1.1.1 地形地貌第52页
            5.1.1.2 气候条件第52-53页
            5.1.1.3 水文条件第53页
            5.1.1.4 植被资源第53-54页
        5.1.2 人文概况第54页
            5.1.2.1 历史文化第54页
            5.1.2.2 中药文化第54页
        5.1.3 基地分析第54-55页
            5.1.3.1 优势第54页
            5.1.3.2 劣势第54-55页
    5.2 设计策略第55-56页
        5.2.1 项目定位第55页
        5.2.2 设计理念第55页
        5.2.3 设计原则第55-56页
            5.2.3.1 因地制宜原则第55页
            5.2.3.2 生态性原则第55页
            5.2.3.3 特色性原则第55页
            5.2.3.4 参与性原则第55-56页
    5.3 总体设计第56-60页
        5.3.1 整体空间布局第56页
        5.3.2 景观结构分析第56-58页
        5.3.3 交通分析第58页
        5.3.4 功能分区第58-60页
            5.3.4.1 入口服务区第58-59页
            5.3.4.2 养生休闲区第59页
            5.3.4.3 中药文化展示区第59页
            5.3.4.4 药用植物种苗繁育区第59页
            5.3.4.5 中药种植与观赏示范区第59-60页
    5.4 分区设计第60-70页
        5.4.1 入口服务区第60-61页
            5.4.1.1 游客服务中心第60页
            5.4.1.2 针圣花坛第60页
            5.4.1.3 植物景观营造第60-61页
        5.4.2 养生休闲区第61-65页
            5.4.2.1 荷花池第61页
            5.4.2.2 水上森林第61-62页
            5.4.2.3 木屋留香第62-64页
            5.4.2.4 植物景观营造第64-65页
        5.4.3 中药文化展示区第65-66页
            5.4.3.1 文化长廊第65页
            5.4.3.2 中药文化展示馆第65页
            5.4.3.3 植物景观营造第65-66页
        5.4.4 药用植物种苗繁育区第66-68页
            5.4.4.1 中药种质资源收集圃第66-67页
            5.4.4.2 植物景观营造第67-68页
        5.4.5 中药种植与观赏示范区第68-70页
            5.4.5.1 药芳亭第68页
            5.4.5.2 中药材种植示范田第68页
            5.4.5.3 植物景观营造第68-70页
6 结论及讨论第70-72页
    6.1 结论第70-71页
    6.2 创新点第71页
        6.2.1 观光园景观设计理论研究的新范畴第71页
        6.2.2 以中药文化为主题的景观设计的新策略第71页
    6.3 讨论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5页
附录:中草药资源收集名录第75-79页
致谢第79-80页
个人简介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属地应急多种运输方式联合调度问题研究
下一篇:基于健康视角的城市公园设计研究--以义乌骆宾王公园设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