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1.1.1 旅游者幸福感问题的由来 | 第14页 |
1.1.2 宗教朝圣地之旅的兴起 | 第14-15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5-16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6页 |
1.4 研究思路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8-34页 |
2.1 宗教朝圣与旅游者体验 | 第18-23页 |
2.1.1 朝圣者与旅游者 | 第18-21页 |
2.1.2 宗教朝圣地旅游者体验 | 第21-23页 |
2.2 幸福感 | 第23-26页 |
2.2.1 幸福感之内涵 | 第23-24页 |
2.2.2 幸福感的分类与维度 | 第24-26页 |
2.3 旅游者幸福感研究 | 第26-32页 |
2.3.1 国外旅游者幸福感研究 | 第26-30页 |
2.3.2 国内旅游者幸福感研究 | 第30-32页 |
2.4 总结与评价 | 第32-34页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34-49页 |
3.1 研究问题与研究对象 | 第34-35页 |
3.2 案例地选择 | 第35-37页 |
3.2.1 喇荣五明佛学院 | 第35-36页 |
3.2.2 案例地选择的原因 | 第36-37页 |
3.3 研究方法 | 第37-48页 |
3.3.1 资料收集方法 | 第38-45页 |
3.3.2 资料分析方法 | 第45-48页 |
3.4 研究的信度与效度 | 第48-49页 |
第四章 宗教朝圣地旅游者幸福感的测量 | 第49-70页 |
4.1 人口统计特征分析 | 第49-50页 |
4.2 旅游动机及旅游行为分析 | 第50-53页 |
4.2.1 旅游动机 | 第50-51页 |
4.2.2 旅游行为特征 | 第51-53页 |
4.3 信度与效度分析 | 第53-57页 |
4.3.1 信度分析 | 第53-54页 |
4.3.2 效度分析 | 第54-57页 |
4.4 旅游者幸福感的总体特征 | 第57-60页 |
4.5 人口统计特征—旅游者幸福感差异分析 | 第60-64页 |
4.5.1 性别对旅游者幸福感的独立样本T检验 | 第61-62页 |
4.5.2 客源地和婚姻状态对旅游者幸福感的独立样本T检验 | 第62-63页 |
4.5.3 年龄、学历、职业及月收入对旅游者幸福感的方差分析 | 第63页 |
4.5.4 宗教信仰对旅游者幸福感的独立样本T检验 | 第63-64页 |
4.6 旅游行为因素—旅游者幸福感的差异分析 | 第64-68页 |
4.6.1 旅游信息渠道、出行方式、到访次数对旅游者幸福感的方差分析 | 第64-65页 |
4.6.2 旅游动机对旅游者幸福感的方差分析 | 第65-67页 |
4.6.3 旅游时长对旅游者幸福感的方差分析 | 第67-68页 |
4.7 小结 | 第68-70页 |
第五章 宗教朝圣地旅游者幸福感的内容变化 | 第70-86页 |
5.1 旅游前的向往:走出世俗束缚的神圣旅程 | 第70-72页 |
5.2 旅游中的投入:在宗教朝圣地的福乐体验 | 第72-82页 |
5.2.1 灵性体验 | 第72-76页 |
5.2.2 世俗体验 | 第76-80页 |
5.2.3 环境体验 | 第80-82页 |
5.3 旅游后的反思:回归日常生活的灵性感悟 | 第82-83页 |
5.4 宗教朝圣地旅游者幸福感的内容变化 | 第83-84页 |
5.5 小结 | 第84-86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86-91页 |
1. 研究结论 | 第86-87页 |
2. 讨论:与已有文献的对话 | 第87-89页 |
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89-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9页 |
附录 | 第99-10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2-103页 |
致谢 | 第103-104页 |
附件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