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导言 | 第10-18页 |
(一) 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 第10-12页 |
1. 问题的缘起 | 第10-11页 |
2.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二)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6-18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一、有效运用文艺载体是我党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 | 第18-30页 |
(一) 文艺载体概念的界定 | 第18-20页 |
1.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概念 | 第18页 |
2. 文艺的概念 | 第18-19页 |
3. 文艺作品的概念 | 第19页 |
4. 文艺载体的概念 | 第19-20页 |
(二) 运用文艺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 | 第20-30页 |
1. 高度重视文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 第20-22页 |
2. 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文艺创作 | 第22-25页 |
3. 文艺载体运用遵循真善美统一律 | 第25-27页 |
4. 文艺载体运用过程中具有针对性 | 第27-30页 |
二、文艺作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 第30-34页 |
(一) 有利于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辐射面 | 第30-31页 |
(二) 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感染力 | 第31-32页 |
(三) 有利于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吸引力 | 第32页 |
(四) 有利于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实效性 | 第32-34页 |
三、运用文艺载体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际遇 | 第34-45页 |
(一) 运用文艺载体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机遇 | 第34-39页 |
1.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运用文艺载体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第34-35页 |
2. 优秀文艺作品不断涌现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了有利条件 | 第35-37页 |
3. 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文艺载体的广泛运用创造了条件 | 第37-38页 |
4. 人民旺盛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文艺载体的运用提供了内在动力 | 第38-39页 |
(二) 运用文艺载体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困境 | 第39-45页 |
1. 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 第39-41页 |
2. 文艺市场化的运作方式 | 第41-42页 |
3. 教育者能力的局限 | 第42-43页 |
4. 教育对象的多样化审美需求使文艺创作、传播和普及困难重重 | 第43-45页 |
四、切实发挥文艺对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作用 | 第45-54页 |
(一) 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 | 第45-47页 |
1. 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引领社会主义文艺发展 | 第45-46页 |
2.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文艺创作的基本价值取向 | 第46-47页 |
(二)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艺作品 | 第47-49页 |
1.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文艺作品的筋骨 | 第47-48页 |
2. 文艺创作中努力营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境 | 第48-49页 |
(三) 不断拓展文艺载体新形式 | 第49-50页 |
1. 丰富文艺表达形式 | 第49-50页 |
2. 拓宽文艺传播途径 | 第50页 |
(四) 努力提高文艺工作者的德艺素养与教育工作者的文艺素养 | 第50-52页 |
1. 提高文艺工作者的德艺素养 | 第50-51页 |
2. 提高教育工作者的文艺素养 | 第51-52页 |
(五) 创新和规范文艺市场体制机制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