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14-16页 |
第一章 夫妻共同债务的概述 | 第16-25页 |
第一节 夫妻共同债务制度的理论溯源 | 第16-18页 |
一、我国夫妻共同债务制度的理论溯源 | 第16-17页 |
二、我国夫妻共同债务概念的三种观点 | 第17-18页 |
第二节 夫妻共同债务的性质分析 | 第18-21页 |
一、夫妻共同债务的学理之争 | 第18-20页 |
二、笔者对夫妻共同债务性质的学理见解 | 第20-21页 |
第三节 夫妻共同债务的特征 | 第21-25页 |
一、时间特征 | 第21-22页 |
二、行为特征 | 第22-23页 |
三、性质特征 | 第23页 |
四、人身关系的属性特征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标准 | 第25-32页 |
第一节 夫妻共同债务法定认定标准 | 第25-27页 |
一、我国夫妻共同债务的立法演变 | 第25页 |
二、我国夫妻共同债务现行法律分析 | 第25-27页 |
第二节 司法实务中有关认定标准的法律适用 | 第27-32页 |
第三章 在当前立法现状下夫妻共同债务认定的解决路径 | 第32-44页 |
第一节 以用于夫妻共同生活作为认定夫妻债务的基本标准 | 第32-34页 |
第二节 夫妻债务认定的具体解决路径 | 第34-37页 |
一、因日常生活需要之负债 | 第34-36页 |
二、用于共同生活或配偶予以追认的超出日常生活需要之负债 | 第36-37页 |
第三节 特殊债务的认定 | 第37-44页 |
一、侵权之债的认定 | 第37-38页 |
二、分居之债的认定 | 第38-40页 |
三、担保之债的认定 | 第40-41页 |
四、婚前转化债务的认定 | 第41页 |
五、赡养、抚养、扶养之债的认定 | 第41-44页 |
第四章 我国夫妻共同债务制度的完善 | 第44-51页 |
第一节 明确夫妻共同债务的性质及范围认定 | 第44-45页 |
第二节 引入日常家事代理权制度 | 第45-46页 |
第三节 明确举证责任分配 | 第46-48页 |
第四节 建立夫妻约定财产登记公示制度 | 第48-49页 |
第五节 建立大额债务双方认可制度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后记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