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反应耦合法制备氯乙烯的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 1.1 氯乙烯的性质 | 第10页 |
| 1.2 氯乙烯制品的用途 | 第10-11页 |
| 1.3 PVC产能及市场需求 | 第11-13页 |
| 1.3.1 国外产能分析 | 第11-12页 |
| 1.3.2 国内市场分析 | 第12-13页 |
| 1.4 氯乙烯生产工艺比较 | 第13-16页 |
| 1.4.1 电石法生产氯乙烯 | 第13-15页 |
| 1.4.2 乙烯法生产氯乙烯 | 第15页 |
| 1.4.3 乙烷法生产氯乙烯 | 第15-16页 |
| 1.5 本课题的出发点 | 第16-17页 |
| 1.6 二氯乙烷和乙炔反应催化剂开发所遇到的困难 | 第17-18页 |
| 1.7 本课题的内容 | 第18-20页 |
| 第2章 反应可行性分析 | 第20-22页 |
| 2.1 热力学研究 | 第20-21页 |
| 2.2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 第3章 实验材料与表征方法 | 第22-28页 |
| 3.1 实验仪器 | 第22-23页 |
| 3.2 实验药品 | 第23页 |
| 3.3 实验装置及流程 | 第23-24页 |
| 3.4 催化剂表征 | 第24-25页 |
| 3.4.1 比表面测定 | 第24页 |
| 3.4.2 TG热重 | 第24页 |
| 3.4.3 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仪(FT-IR) | 第24页 |
| 3.4.4 扫描电镜分析(SEM) | 第24-25页 |
| 3.4.5 NH_3-TPD分析 | 第25页 |
| 3.5 催化剂活性评价方法与评价指标 | 第25-27页 |
| 3.6 评价指标 | 第27页 |
| 3.7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4章 催化剂的选择和表征 | 第28-40页 |
| 4.1 催化剂的筛选 | 第28-32页 |
| 4.1.1 二氯乙烷裂解的催化剂 | 第28-29页 |
| 4.1.2 乙炔氢氯化反应的催化剂 | 第29-32页 |
| 4.1.3 催化剂载体 | 第32页 |
| 4.2 催化剂的制备流程 | 第32-33页 |
| 4.2.1 催化剂载体预处理 | 第32-33页 |
| 4.2.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33页 |
| 4.3 不同材质活性炭催化剂的活性 | 第33-35页 |
| 4.4 催化剂表征 | 第35-38页 |
| 4.4.1 氮气吸附脱附 | 第35-36页 |
| 4.4.2 红外分析 | 第36页 |
| 4.4.3 XRD分析 | 第36-37页 |
| 4.4.4 SEM分析 | 第37-38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 第5章 耦合反应影响因素 | 第40-48页 |
| 5.1 内外扩散的影响 | 第40-41页 |
| 5.1.1 内扩散的影响 | 第40-41页 |
| 5.1.2 外扩散的影响 | 第41页 |
| 5.2 温度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41-42页 |
| 5.3 空速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42-43页 |
| 5.4 反应物配比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第43-44页 |
| 5.5 助剂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44-45页 |
| 5.6 反应机理 | 第45-46页 |
| 5.7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 第6章 催化剂稳定性及寿命考察 | 第48-58页 |
| 6.1 催化剂稳定性的研究 | 第48-49页 |
| 6.2 空速对催化剂稳定性的影响 | 第49页 |
| 6.3 催化剂寿命的研究 | 第49-50页 |
| 6.4 催化剂失活 | 第50-51页 |
| 6.5 失活前后的催化剂的变化 | 第51-55页 |
| 6.5.1 氮气吸附脱附实验 | 第51-52页 |
| 6.5.2 SEM分析 | 第52-53页 |
| 6.5.3 NH_3-TPD | 第53-54页 |
| 6.5.4 TG分析 | 第54-55页 |
| 6.6 催化剂再生 | 第55页 |
| 6.7 再生催化剂活性考察 | 第55-56页 |
| 6.8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 结论 | 第58-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64-66页 |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