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21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车用高强钢 | 第10-15页 |
1.2.1 双相钢 | 第13页 |
1.2.2 双相钢组织性能与强化机理 | 第13-14页 |
1.2.3 超低碳钢板 | 第14-15页 |
1.3 电阻点焊原理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1.3.1 电阻点焊设备及原理 | 第15-16页 |
1.3.2 电阻点焊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4 课题来源及主要内容 | 第19-21页 |
2 实验材料、方法及设备 | 第21-27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1-22页 |
2.2 试验方法及设备 | 第22-27页 |
2.2.1 电阻点焊 | 第22-23页 |
2.2.2 宏观特性分析 | 第23页 |
2.2.3 显微组织分析 | 第23-24页 |
2.2.4 焊点晶粒取向及变形过程分析 | 第24-25页 |
2.2.5 显微硬度测试 | 第25页 |
2.2.6 拉剪性能及断口分析 | 第25-27页 |
3 点焊参数对DP600(1.6)和DC54D(1.0)焊点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27-47页 |
3.1 正交试验设计及结果 | 第27-29页 |
3.2 焊点宏微观结构 | 第29-40页 |
3.2.1 焊点宏观形貌及特性 | 第30-31页 |
3.2.2 焊点微观组织演变 | 第31-35页 |
3.2.3 焊点微观组织结构特征 | 第35-40页 |
3.3 焊点力学性能 | 第40-45页 |
3.3.1 焊点显微硬度 | 第40-43页 |
3.3.2 焊点拉剪力学性能及断口特征 | 第43-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4 DP600与DC54D点焊中熔核形成及连接机理 | 第47-63页 |
4.1 熔核形成点焊参数设计 | 第47-48页 |
4.2 熔核形成及连接机理 | 第48-59页 |
4.2.1 焊点宏观形貌特征 | 第48-54页 |
4.2.2 焊点显微组织特征及演变 | 第54-58页 |
4.2.3 焊点镀锌层变化规律 | 第58-59页 |
4.3 焊点力学性能 | 第59-62页 |
4.3.1 焊点显微硬度 | 第59-61页 |
4.3.2 焊点失效模式及拉剪性能 | 第61-6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5 DP600与DC54D焊点载荷作用下的失效破坏行为及断裂机制 | 第63-85页 |
5.1 点焊参数选择及工艺设计 | 第63页 |
5.2 DP600(1.6)与DC54D(1.0)焊点界面断裂失效行为及断裂机制 | 第63-66页 |
5.3 DP600(1.6)与DC54D(1.0)焊点界面母材撕裂失效行为及断裂机制 | 第66-72页 |
5.4 DP600(1.6)与DP600(1.6)焊点界面断裂失效行为及断裂机制 | 第72-76页 |
5.5 DC54D(1.0)与DC54D(1.0)焊点母材撕裂失效行为及断裂机制 | 第76-82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2-85页 |
6 结论 | 第85-87页 |
致谢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3页 |
附录 | 第93页 |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