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前言 | 第10页 |
1.2 柴油机氮氧化物(NO_x)生成机理与控制方法 | 第10-13页 |
1.2.1 氮氧化物(NO_x)的生成机理 | 第10-12页 |
1.2.2 氮氧化物(NO_x)的控制方法 | 第12-13页 |
1.3 米勒循环技术发展概况 | 第13-15页 |
1.3.1 米勒循环在国内的发展现状 | 第15页 |
1.3.2 米勒循环在国外的发展现状 | 第15页 |
1.4 废气再循环技术(EGR)发展概况 | 第15-17页 |
1.4.1 废气再循环技术(EGR)国内发展现状 | 第16页 |
1.4.2 废气再循环技术(EGR)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5 进气条件和喷油策略对燃烧过程影响研究的发展现状 | 第17-19页 |
1.5.1 进气条件对燃烧过程影响研究的发展现状 | 第18页 |
1.5.2 喷油策略对燃烧过程影响研究的发展现状 | 第18-19页 |
1.6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柴油机缸内仿真过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 第20-35页 |
2.1 柴油机缸内燃烧过程数值模拟 | 第20-21页 |
2.2 流体力学基本控制方程组 | 第21-22页 |
2.3 仿真计算子模型选择 | 第22-26页 |
2.3.1 湍流模型 | 第22-23页 |
2.3.2 喷雾模型 | 第23-25页 |
2.3.3 燃烧模型 | 第25页 |
2.3.4 排放模型 | 第25-26页 |
2.4 柴油机缸内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26-28页 |
2.4.1 缸内燃烧过程仿真流程 | 第26页 |
2.4.2 燃烧室网格的划分 | 第26-27页 |
2.4.3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27-28页 |
2.5 仿真模型验证与结果分析 | 第28-33页 |
2.5.1 仿真模型的验证 | 第28-29页 |
2.5.2 仿真结果分析 | 第29-33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三章 米勒循环对柴油机性能影响的研究 | 第35-68页 |
3.1 米勒循环对柴油机缸内燃烧过程和排放的影响 | 第35-50页 |
3.1.1 米勒循环对缸内温度和压力的影响 | 第35-37页 |
3.1.2 米勒循环对燃烧过程特征值的影响 | 第37-41页 |
3.1.3 米勒循环对柴油机功率和油耗的影响 | 第41-42页 |
3.1.4 米勒循环对NO生成的影响 | 第42-43页 |
3.1.5 柴油机最佳米勒度的确定 | 第43-44页 |
3.1.6 米勒循环对缸内物理场和NO生成的影响 | 第44-50页 |
3.2 进气压力对米勒循环柴油机燃烧过程和排放的影响 | 第50-66页 |
3.2.1 进气压力对米勒循环柴油机缸内温度和压力的影响 | 第50-54页 |
3.2.2 进气压力对米勒循环柴油机燃烧过程特征值的影响 | 第54-61页 |
3.2.3 进气压力对米勒循环柴油机NO生成的的影响 | 第61-63页 |
3.2.4 进气压力对米勒循环柴油机缸内物理场和NO生成的的影响 | 第63-6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四章 米勒循环结合EGR对柴油机性能影响的研究 | 第68-100页 |
4.1 EGR对柴油机缸内燃烧过程的影响 | 第68-79页 |
4.1.1 EGR率对缸内压力和温度的影响 | 第68-70页 |
4.1.2 EGR率对燃烧过程特征值的影响 | 第70-74页 |
4.1.3 EGR率对柴油机功率和油耗的影响 | 第74-75页 |
4.1.4 EGR率对NO生成的影响 | 第75-76页 |
4.1.5 EGR对缸内物理场和NO生成的影响 | 第76-79页 |
4.2 进气温度对EGR柴油机燃烧过程的影响 | 第79-87页 |
4.2.1 进气温度对EGR柴油机缸内温度和压力的影响 | 第79-81页 |
4.2.2 进气温度对EGR柴油机燃烧过程特征值的影响 | 第81-84页 |
4.2.3 进气温度对EGR柴油机NO生成的影响 | 第84页 |
4.2.4 进气温度对EGR柴油机缸内物理场和NO生成的影响 | 第84-87页 |
4.3 米勒循环结合EGR对柴油机燃烧过程的影响 | 第87-97页 |
4.3.1 米勒循环结合EGR对柴油机缸内温度和压力的影响 | 第88-90页 |
4.3.2 米勒循环结合EGR对柴油机燃烧过程特征值的影响 | 第90-92页 |
4.3.3 米勒循环结合EGR对柴油机功率和油耗的影响 | 第92-93页 |
4.3.4 米勒循环结合EGR对柴油机NO生成的影响 | 第93-94页 |
4.3.5 柴油机米勒循环和EGR技术最佳匹配值的确定 | 第94-95页 |
4.3.6 米勒循环结合EGR对柴油机缸内物理场和NO生成的影响 | 第95-9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97-100页 |
第五章 柴油机米勒循环结合EGR技术的优化分析 | 第100-114页 |
5.1 压缩比对柴油机燃烧过程以及NO排放的影响 | 第100-104页 |
5.1.1 压缩比对柴油机缸内温度和压力的影响 | 第100-101页 |
5.1.2 压缩比对柴油机燃烧过程特征值的影响 | 第101-102页 |
5.1.3 压缩比对柴油机功率和油耗以及NO排放的影响 | 第102页 |
5.1.4 压缩比对柴油机缸内温度场和NO生成的影响 | 第102-104页 |
5.2 喷油提前角对柴油机燃烧以及NO排放的影响 | 第104-112页 |
5.2.1 喷油提前角对柴油机缸内温度和压力的影响 | 第104-106页 |
5.2.2 喷油提前角对柴油机燃烧过程特征值的影响 | 第106-109页 |
5.2.3 喷油提前角对柴油机功率和油耗影响 | 第109-110页 |
5.2.4 喷油提前角对柴油机NO生成的影响 | 第110-111页 |
5.2.5 喷油提前角对缸内温度场和NO浓度场的影响 | 第111-112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112-114页 |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114-117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114-116页 |
6.2 展望 | 第116-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21-122页 |
致谢 | 第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