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绪论 | 第10-20页 |
第一节 选题的由来 | 第10-12页 |
第二节 国内相关研究成果 | 第12-16页 |
第三节 本文研究创新点和基本结构 | 第16-20页 |
第一章 对合肥地区2010年主要纸质媒体房地产广告的文本研究 | 第20-40页 |
第一节 样本选取 | 第20-21页 |
第二节 房地产广告的元素构成 | 第21-24页 |
第三节 房地产广告的诉求分析 | 第24-40页 |
一、产品先天属性—稀缺性 | 第26-31页 |
二、产品延伸意义—自然、生活和家 | 第31-34页 |
三、对话引导 | 第34-35页 |
四、赋予身份符号 | 第35-37页 |
五、对文化的盲目借用 | 第37-38页 |
六、概念炒作 | 第38-40页 |
第二章 房地产广告发挥效用的内在机制 | 第40-48页 |
第一节 构建消费者心理认同 | 第40-41页 |
第二节 构建消费者脑中图景 | 第41-43页 |
第三节 符号学视角下的阐释 | 第43-48页 |
一、房地产广告作为"符号" | 第43-46页 |
二、房地产广告中"符号象征意义"的重要性 | 第46-48页 |
第三章 消费主义的渗透与"符号价值" | 第48-58页 |
第一节 房地产广告中消费主义的渗透 | 第48-52页 |
第二节 住宅的"符号价值" | 第52-54页 |
第三节 符号价值的延伸—构建身份认同 | 第54-58页 |
第四章 后现代、消费与符号的内在联系 | 第58-63页 |
第一节 "后现代"的界定 | 第58-60页 |
第二节 后现代、消费社会与符号 | 第60-63页 |
一、内在联系 | 第60-61页 |
二、房地产广告作为这种内在联系的表征 | 第61-63页 |
结语 | 第63-64页 |
注释 | 第64-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附录 | 第72-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