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7页 |
1.1 论文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2 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4-24页 |
1.3.1 分离式航天器研究现状分析 | 第15-18页 |
1.3.2 导航技术研究现状与分析 | 第18-20页 |
1.3.3 分布式航天器相对导航研究现状 | 第20-23页 |
1.3.4 分布式航天器相对控制研究现状 | 第23-24页 |
1.4 论文研究内容和结构 | 第24-27页 |
第2章 分离式航天器动力学与导航相关理论 | 第27-43页 |
2.1 引言 | 第27页 |
2.2 坐标系的定义和转换 | 第27-29页 |
2.3 分离式航天器轨道动力学 | 第29-33页 |
2.4 分离式航天器姿态动力学 | 第33-38页 |
2.4.1 欧拉角描述法 | 第34-35页 |
2.4.2 四元数描述法 | 第35-36页 |
2.4.3 姿态动力学方程推导 | 第36-38页 |
2.4.4 姿态动力学方程计算 | 第38页 |
2.5 相对轨道动力学方程 | 第38-4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3章 基于GPS和INS的组合导航算法 | 第43-66页 |
3.1 引言 | 第43页 |
3.2 基于GPS和INS的紧组合导航算法设计 | 第43-49页 |
3.3 基于GPS、INS和星敏感器的组合导航算法设计 | 第49-53页 |
3.4 分离式航天器协同定位方法 | 第53-64页 |
3.4.1 协同定位方案 | 第53-57页 |
3.4.2 协同定位数据融合模型 | 第57-6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4章 基于星敏多信息融合的姿态测量 | 第66-95页 |
4.1 引言 | 第66页 |
4.2 星图快速识别方法 | 第66-77页 |
4.2.1 星群特征提取 | 第67-70页 |
4.2.2 星下数据库存储 | 第70-72页 |
4.2.3 二进制树搜索匹配 | 第72-73页 |
4.2.4 星点分布特征研究 | 第73-75页 |
4.2.5 算法鲁棒性分析 | 第75-77页 |
4.3 基于星敏和陀螺融合的高精度姿态测量 | 第77-86页 |
4.3.1 陀螺仪模型 | 第77-78页 |
4.3.2 星敏感器模型 | 第78-79页 |
4.3.3 EKF滤波器设计 | 第79-81页 |
4.3.4 改进EKF滤波器 | 第81-83页 |
4.3.5 仿真验证 | 第83-86页 |
4.4 星敏感器可见性研究 | 第86-94页 |
4.4.1 星敏可见性计算 | 第86-89页 |
4.4.2 可见性对星敏定姿精度影响 | 第89-92页 |
4.4.3 星敏不可见下的姿态测量 | 第92-9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第5章基于滑模观测器的单模块姿态跟踪控制 | 第95-108页 |
5.1 引言 | 第95页 |
5.2 问题描述 | 第95-97页 |
5.3 滑模观测器设计 | 第97-101页 |
5.4 自适应积分滑模控制器设计 | 第101-104页 |
5.5 仿真研究 | 第104-107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07-108页 |
第6章基于有限时间控制的多模块分布式控制方法 | 第108-124页 |
6.1 引言 | 第108页 |
6.2 单个航天器的姿态有限时间稳定控制 | 第108-113页 |
6.2.1 有限时间稳定理论 | 第108-109页 |
6.2.2 航天器姿态动力学模型 | 第109-110页 |
6.2.3 控制器设计 | 第110-113页 |
6.3 分离式航天器姿态协同控制 | 第113-118页 |
6.3.1 代数图论 | 第113-114页 |
6.3.2 姿态协同控制器设计 | 第114-118页 |
6.4 仿真结果 | 第118-123页 |
6.4.1 单航天器姿态控制仿真 | 第118-119页 |
6.4.2 多航天器姿态协同控制仿真 | 第119-123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23-124页 |
结论 | 第124-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3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39-141页 |
致谢 | 第1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