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发电、发电厂论文--发电厂论文--核电厂(核电站)论文

核电站汽水分离再热器建模与仿真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目录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9-21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第10-14页
        1.2.1 国内发展现状第10-12页
        1.2.2 国外发展现状第12-14页
    1.3 数学建模方法第14-15页
        1.3.1 集总参数法第14页
        1.3.2 分布参数法第14-15页
    1.4 仿真建模方法第15-16页
        1.4.1 程序化建模第15页
        1.4.2 模块化建模第15-16页
    1.5 仿真算法分析介绍第16-18页
    1.6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8-21页
第2章 汽水分离再热器结构及基本理论第21-31页
    2.1 汽水分离再热系统第21-23页
        2.1.1 汽水分离再热部分第22页
        2.1.2 疏水回流部分第22-23页
    2.2 汽水分离器的技术及结构特性第23-25页
        2.2.1 汽水分离器的技术发展第23页
        2.2.2 波纹板汽水分离器的结构第23-24页
        2.2.3 波纹板汽水分离器的分离过程第24页
        2.2.4 汽水分离器分离效率影响因素第24-25页
        2.2.5 汽水分离器的惯性影响第25页
    2.3 再热器的结构特点及技术特性第25-29页
        2.3.1 再热器的结构特点第25-26页
        2.3.2 再热器的传热特点第26-27页
        2.3.3 影响再热器对流换热的因素第27-28页
        2.3.4 影响再热器凝结换热的因素第28-29页
    2.4 本章小结第29-31页
第3章 汽水分离器数学建模与仿真研究第31-49页
    3.1 汽水分离器数学模型的建立第31-34页
        3.1.1 模型假设第31-32页
        3.1.2 汽水分离器数学模型第32-33页
        3.1.3 数学模型离散化处理第33-34页
    3.2 程序编写流程第34-35页
    3.3 仿真对象介绍第35页
    3.4 稳态计算结果第35-36页
    3.5 动态特性仿真研究第36-43页
        3.5.1 降负荷工况下汽水分离器动态变化过程第36-40页
        3.5.2 负荷扰动变化工况下汽水分离器动态变化过程第40-42页
        3.5.3 改变汽水分离效率工况汽水分离器的动态变化过程第42-43页
    3.6 汽水分离效率计算模型研究第43-48页
        3.6.1 汽水分离效率模型假设第43-44页
        3.6.2 汽水分离效率数学模型第44-46页
        3.6.3 计算结果分析第46-48页
    3.7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4章 再热器数学建模与仿真研究第49-61页
    4.1 再热器数学模型的建立第49-55页
        4.1.1 换热系数模型第50-51页
        4.1.2 壳侧循环蒸汽加热动态数学模型第51-53页
        4.1.3 一级再热管管侧冷凝换热动态数学模型第53页
        4.1.4 二级再热管管侧冷凝换热动态数学模型第53-55页
        4.1.5 金属管壁蓄热动态数学模型第55页
        4.1.6 微分方程离散化第55页
    4.2 程序编写流程第55-57页
    4.3 仿真对象介绍第57页
    4.4 稳态计算结果第57页
    4.5 动态特性仿真研究第57-60页
        4.5.1 循环蒸汽流量减少时动态参数变化第58页
        4.5.2 二级再热蒸汽抽汽量下降时动态特性曲线第58-59页
        4.5.3 一级再热蒸汽抽汽量下降时动态特性曲线第59-60页
    4.6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结论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第67-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蒸汽冷却器三维流场及疲劳性能计算
下一篇:絮凝剂及底泥对水中絮体破碎再絮凝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