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1.2.1 国外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1.2.2 国内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2-13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3-19页 |
2.1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概念 | 第13页 |
2.2 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 | 第13-16页 |
2.2.1 区域均衡发展理论 | 第13-14页 |
2.2.2 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 | 第14-16页 |
2.3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主要理论 | 第16-19页 |
2.3.1 区域分工理论 | 第16-17页 |
2.3.2 系统理论 | 第17页 |
2.3.3 大协调全息经济理论 | 第17-19页 |
第三章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历史演变 | 第19-23页 |
3.1 改革开放之前的“均衡发展” | 第19-20页 |
3.2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 第20-23页 |
3.2.1 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 | 第20-21页 |
3.2.2 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 | 第21-22页 |
3.2.3 区域经济统筹协调发展战略 | 第22-23页 |
第四章 协同发展战略的提出及其内涵 | 第23-30页 |
4.1 我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战略的提出背景 | 第23-24页 |
4.2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概念 | 第24页 |
4.3 我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和主要内容 | 第24-27页 |
4.3.1 理论依据 | 第24-25页 |
4.3.2 主要内容 | 第25-26页 |
4.3.3 政策部署 | 第26-27页 |
4.4 协同发展与协调发展的比较 | 第27-28页 |
4.5 我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意义 | 第28-30页 |
第五章 我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现状 | 第30-44页 |
5.1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整体状况 | 第30-32页 |
5.2 “三个支撑带”发展现状 | 第32-44页 |
5.2.1 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 | 第32-34页 |
5.2.2 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现状 | 第34-39页 |
5.2.3 “一带一路”的发展 | 第39-44页 |
第六章 实施区域协同发展战略面临的障碍及对策建议 | 第44-58页 |
6.1 主要障碍 | 第44-48页 |
6.2 对策建议 | 第48-58页 |
6.2.1 制度创新 | 第48-52页 |
6.2.2 政策支撑 | 第52-58页 |
第七章 结论及研究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