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49页 |
1.1 锂离子电池简介 | 第13-15页 |
1.2 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 | 第15-16页 |
1.3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6-24页 |
1.3.1 层状结构正极材料 | 第18-22页 |
1.3.2 尖晶石结构正极材料 | 第22-23页 |
1.3.3 橄榄石结构正极材料 | 第23-24页 |
1.4 层状富锂锰基正极材料 | 第24-33页 |
1.4.1 富锂材料的结构特征 | 第25-27页 |
1.4.2 富锂材料的脱嵌锂机制 | 第27-29页 |
1.4.3 富锂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29-33页 |
1.5 本课题的选题依据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33-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49页 |
第2章 Li_(1.2)Ni_(0.2)Mn_(0.6)O_2-Li_3PO_4复合电极材料 | 第49-70页 |
2.1 实验部分 | 第50-53页 |
2.1.1 实验原料 | 第50页 |
2.1.2 实验设备 | 第50-51页 |
2.1.3 材料的制备 | 第51-53页 |
2.1.4 材料表征 | 第53页 |
2.1.5 电池的组装 | 第53页 |
2.1.6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53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53-64页 |
2.2.1 材料晶体结构表征 | 第53-54页 |
2.2.2 材料的形貌与结构表征 | 第54-57页 |
2.2.3 材料的谱学分析 | 第57页 |
2.2.4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 第57-64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第3章 Li_(1.2)Ni_(0.2)Mn_(0.6)O_2-(NH_4)_3AlF_6复合正极材料 | 第70-88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71-74页 |
3.1.1 实验试剂和仪器设备 | 第71-72页 |
3.1.2 实验方法 | 第72-73页 |
3.1.3 材料的结构表征 | 第73-74页 |
3.1.4 电极的制备与电池装配 | 第74页 |
3.1.5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74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74-84页 |
3.2.1 材料的结构特性 | 第74-76页 |
3.2.2 材料的形貌分析 | 第76-77页 |
3.2.3 材料的电化学特性 | 第77-84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8页 |
第4章 Li_(1.2)Ni_(0.2)Mn_(0.6)O_2/PEDOT:PSS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88-108页 |
4.1 实验部分 | 第89-92页 |
4.1.1 实验试剂和仪器设备 | 第89-90页 |
4.1.2 实验方法 | 第90-91页 |
4.1.3 材料的结构表征 | 第91-92页 |
4.1.4 电极的制备与电池装配 | 第92页 |
4.1.5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92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92-102页 |
4.2.1 材料的结构特性 | 第92-94页 |
4.2.2 材料的红外分析及能谱分析 | 第94-95页 |
4.2.3 材料的形貌分析 | 第95-96页 |
4.2.4 材料的电化学特性 | 第96-10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102-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8页 |
第5章 石墨烯对Li_(1.2)Ni_(0.2)Mn_(0.6)O_2的改性研究 | 第108-126页 |
5.1 实验部分 | 第109-112页 |
5.1.1 实验原料 | 第109-110页 |
5.1.2 实验仪器 | 第110页 |
5.1.3 材料的制备 | 第110-111页 |
5.1.4 材料表征 | 第111-112页 |
5.1.5 电极的制备与电池装配 | 第112页 |
5.1.6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112页 |
5.2 结果与讨论 | 第112-120页 |
5.2.1 材料晶体结构表征 | 第112-113页 |
5.2.2 材料的形貌与结构表征 | 第113-115页 |
5.2.3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 第115-12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120-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26页 |
结论 | 第126-13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 第130-132页 |
致谢 | 第132-134页 |
作者简介 | 第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