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各种桥梁论文--桥梁:按结构分论文--悬索桥论文

独塔自锚式悬索桥静力性能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英文摘要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8-20页
    1.1 选题背景第8-9页
    1.2 自锚式悬索桥发展综述第9-17页
        1.2.1 悬索桥的发展第9-10页
        1.2.2 自锚式悬索桥的发展第10-15页
        1.2.3 独塔自锚式悬索桥的基本构造第15-16页
        1.2.4 独塔自锚式悬索桥的基本特点第16-17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页
    1.4 工程背景第17-18页
    1.5 独塔自锚式悬索桥的关键技术问题第18-19页
    1.6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9-20页
第2章 自锚式悬索桥的计算理论第20-40页
    2.1 自锚式悬索桥基本计算理论第20-22页
        2.1.1 弹性理论第20-21页
        2.1.2 挠度理论第21-22页
        2.1.3 有限位移理论第22页
    2.2 自锚式悬索桥的几何非线性影响因素第22-28页
        2.2.1 几何大位移效应第22-27页
        2.2.2 主缆垂度效应第27页
        2.2.3 初始力引起的非线性特征第27-28页
    2.3 主缆线形和无应力长度的解析方法第28-38页
        2.3.1 基本平衡微分方程第28-29页
        2.3.2 抛物线法第29-31页
        2.3.3 分段悬链线法第31-38页
        2.3.4 抛物线法和悬链线法的比较第38页
    2.4 本章小结第38-40页
第3章 独塔自锚式悬索桥整体静力性能分析第40-74页
    3.1 桥梁概况第40-45页
        3.1.1 主要材料第40-41页
        3.1.2 结构概述第41-45页
    3.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45-50页
        3.2.1 有限元模型第45-46页
        3.2.2 计算荷载工况第46-49页
        3.2.3 荷载组合第49-50页
    3.3 主缆线形及索鞍预偏量的确定第50-53页
        3.3.1 主缆成桥线形计算第50-52页
        3.3.2 预偏量的设置第52-53页
    3.4 施工阶段静力分析第53-60页
        3.4.1 施工过程模拟第53-54页
        3.4.2 加劲梁静力分析第54-56页
        3.4.3 缆吊系统静力分析第56-57页
        3.4.4 桥塔静力分析第57-59页
        3.4.5 锚跨应力分析第59-60页
    3.5 运营阶段结构静力性能研究第60-72页
        3.5.1 加劲梁运营阶段静力分析第60-64页
        3.5.2 桥塔运营阶段受力性能研究第64-66页
        3.5.3 缆吊系统运营阶段分析第66-72页
        3.5.4 锚跨运营阶段静力分析第72页
    3.6 本章小结第72-74页
第4章 钢混结合段及索鞍应力分析第74-84页
    4.1 钢-混结合段分析第74-79页
        4.1.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74-76页
        4.1.2 荷载工况第76页
        4.1.3 计算结果分析第76-79页
    4.2 主缆索鞍应力计算第79-83页
        4.2.1 索鞍加载荷载求解第80-81页
        4.2.2 索鞍应力的有限元求解第81-82页
        4.2.3 有限元计算结果第82-83页
    4.3 本章小结第83-84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84-86页
    5.1 结论第84页
    5.2 展望第84-86页
参考文献第86-90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90-91页
致谢第91-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历史风貌办公建筑节能改造评价模型研究--以天津为例
下一篇:加工硬质合金用金刚石刀具的制备及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