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树种论文--阔叶灌木论文

拉萨半干旱河谷5种灌木的抗旱性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引言第10-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20页
   ·林木抗旱机理第11-13页
     ·避旱性第12页
     ·高水势延迟脱水耐旱性第12页
     ·低水势忍耐脱水耐旱性第12-13页
   ·林木抗旱性指标第13-17页
     ·形态指标第13页
     ·生长指标第13页
     ·生理生化指标第13-17页
     ·基因标记第17页
     ·其它一些与抗旱性相关的指标第17页
   ·林木抗旱性研究方法第17-18页
     ·林木抗旱性鉴定方法第17-18页
     ·干旱处理方法第18页
   ·林木抗旱性主要分析方法第18-20页
     ·对比分析法第18-19页
     ·聚类分析法第19页
     ·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第19页
     ·主成分分析法第19-20页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第20-26页
   ·试验材料第20页
     ·主要试剂第20页
     ·主要仪器第20页
     ·试验材料第20页
   ·试验设计第20-22页
   ·各个指标的测定方法第22-25页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第22页
     ·叶片含水量、相对含水量和水分饱和亏的测定第22页
     ·质膜相对透性的测定第22页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第22-23页
     ·丙二醛(MDA)含量测定第23页
     ·脯氨酸(Pro)的测定第23-24页
     ·可溶性糖含量测定第24页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测定第24-25页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测定第25页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测定第25页
   ·数据处理第25-26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26-39页
   ·树种抗旱性生理生化指标动态变化第26-35页
     ·土壤含水量变化第26-27页
     ·叶片含水量第27-28页
     ·相对含水量和水分饱和亏第28-29页
     ·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第29页
     ·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第29-30页
     ·脯氨酸(Pro)含量的变化第30-31页
     ·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第31-32页
     ·相对电导率的变化第32页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第32-33页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第33-34页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第34-35页
   ·主成分分析第35-37页
     ·江孜沙棘主成分分析第35页
     ·绢毛蔷薇主成分分析第35-36页
     ·砂生槐主成分分析第36页
     ·矮锦鸡儿主成分分析第36-37页
     ·拉萨小檗主成分分析第37页
   ·抗旱能力综合评价第37-39页
第四章 结论第39-41页
第五章 讨论第41-44页
   ·水分状况与抗旱性第41页
   ·膜保护酶系统和抗旱性第41-42页
   ·脯氨酸的积累与抗旱性第42页
   ·细胞膜透性与抗旱性第42-43页
   ·树种抗旱评价指标的筛选与评价体系的建立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8页
附录第48-4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49-50页
致谢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西藏砂生槐抗旱育苗技术研究
下一篇:“天达2116”对西藏青稞生长发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