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19页 |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 ·砂生槐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 ·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 | 第11页 |
| ·遗传学特性 | 第11-12页 |
| ·砂生槐的生态效益 | 第12页 |
| ·营养价值与药用价值及其开发利用 | 第12-14页 |
| ·林木抗旱培育研究综述 | 第14-19页 |
| ·提高植物抗旱性的途径 | 第14-16页 |
| ·林木抗旱性指标的研究 | 第16-19页 |
|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19-26页 |
| ·不同处理对西藏砂生槐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 | 第19-20页 |
| ·试验材料 | 第19页 |
| ·试验设计 | 第19-20页 |
| ·砂生槐一年生播种苗的年生长规律 | 第20-21页 |
| ·试验材料 | 第20页 |
| ·试验地概况 | 第20页 |
|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 ·不同控水条件对西藏砂生槐苗木生长的影响 | 第21-23页 |
|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 第21页 |
| ·土壤含水量的控制 | 第21-22页 |
| ·测定项目与分析方法 | 第22-23页 |
| ·自然干旱胁迫下喷施新型植物保护剂对砂生槐生理特性的影响 | 第23-26页 |
| ·试验材料 | 第23页 |
| ·试验地概况 | 第23页 |
| ·试验设计 | 第23页 |
| ·测定项目与分析方法 | 第23-26页 |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6-42页 |
| ·不同处理对西藏砂生槐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 | 第26-30页 |
| ·砂生槐种子千粒重、硬实率 | 第26页 |
| ·砂生槐种子吸水曲线的绘制 | 第26-28页 |
| ·砂生槐种子发芽试验过程描述 | 第28页 |
| ·不同温度的热水浸种对砂生槐种子发芽率、发芽势的影响 | 第28页 |
| ·浓H_2SO_4 不同浸种时间对砂生槐种子发芽率、发芽势的影响 | 第28-29页 |
| ·不同NaOH 溶液浸种时间对砂生槐种子发芽率、发芽势的影响 | 第29页 |
| ·机械摩擦处理及先机械摩擦处理再用热水浸种对砂生槐种子发芽率、发芽势的影响 | 第29-30页 |
| ·不同处理间最优处理对砂生槐种子发芽率、发芽势的影响 | 第30页 |
| ·砂生槐一年生播种苗的年生长规律 | 第30-34页 |
| ·砂生槐一年播种苗的物候观测 | 第30-31页 |
| ·砂生槐苗高生长规律的年变化 | 第31-33页 |
| ·砂生槐主根年生长规律 | 第33页 |
| ·地上高生长与地下主根生长的关系 | 第33-34页 |
| ·砂生槐一年生播种苗生物量生长与分配 | 第34页 |
| ·不同控水条件对西藏砂生槐生长的影响 | 第34-37页 |
| ·不同控水条件对砂生槐新枝生长的影响 | 第34-35页 |
| ·不同控水条件对砂生槐苗木地径生长的影响 | 第35页 |
| ·不同控水条件对砂生槐新根数和新根总长的影响 | 第35-37页 |
| ·不同控水条件对砂生槐根冠比的影响 | 第37页 |
| ·自然干旱胁迫下喷施新型植物保护剂对砂生槐生理特性的影响 | 第37-42页 |
| ·自然干旱胁迫对土壤含水量变化的影响 | 第37-38页 |
| ·自然干旱胁迫下喷施新型植物保护剂对叶绿素含量变化的影响 | 第38-39页 |
| ·自然干旱胁迫下喷施新型植物保护剂对脯氨酸含量变化的影响 | 第39-42页 |
|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 第42-46页 |
| ·结论 | 第42-44页 |
| ·不同处理对西藏砂生槐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 | 第42页 |
| ·砂生槐一年生播种苗的年生长规律 | 第42-43页 |
| ·不同控水条件对西藏砂生槐生长的影响 | 第43页 |
| ·自然干旱胁迫下喷施新型植物保护剂对砂生槐生理特性的影响 | 第43-44页 |
| ·建议 | 第44-46页 |
| ·西藏砂生槐种子播种前处理方法 | 第44页 |
| ·一年生播种苗管理技术措施 | 第44-45页 |
| ·一年生幼苗管理技术措施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5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1-52页 |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