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9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2.1 炉水循环泵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2 压力脉动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2.3 流热固耦合在旋转机械中的运用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炉水循环泵内部流动分析 | 第19-36页 |
2.1 炉水循环泵计算模型 | 第19-26页 |
2.1.1 模型简介及三维建模 | 第19-22页 |
2.1.2 网格划分 | 第22-24页 |
2.1.3 湍流模型及控制方程 | 第24-25页 |
2.1.4 边界条件与求解设置 | 第25-26页 |
2.2 数值计算结果验证 | 第26-27页 |
2.3 炉水循环泵内部流场分析 | 第27-35页 |
2.3.1 炉水循环泵全流场分析 | 第27-29页 |
2.3.2 炉水循环泵各水力部件内部流动分析 | 第29-35页 |
2.4 本章小节 | 第35-36页 |
第三章 炉水循环泵内部压力脉动分析 | 第36-54页 |
3.1 监测点示意图及计算设置 | 第36-37页 |
3.1.1 监测点示意图 | 第36-37页 |
3.1.2 计算设置 | 第37页 |
3.2 压力脉动结果分析 | 第37-52页 |
3.2.1 叶轮流域压力脉动分析 | 第38-41页 |
3.2.2 导叶流域压力脉动分析 | 第41-43页 |
3.2.3 蜗壳流域压力脉动分析 | 第43-52页 |
3.3 本章小节 | 第52-54页 |
第四章 炉水循环泵径向导叶优化设计分析 | 第54-61页 |
4.1 正交试验设计 | 第54-56页 |
4.2 水力设计 | 第56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56-60页 |
4.3.1 导叶内部流动分析 | 第56-58页 |
4.3.2 极差分析 | 第58-60页 |
4.4 本章小节 | 第60-61页 |
第五章 炉水循环泵泵体出口管角度分析 | 第61-70页 |
5.1 模型设置 | 第61-62页 |
5.2 出口管角度对炉水循环泵性能的影响 | 第62-64页 |
5.2.1 出口管角度对泵性能曲线的影响 | 第62页 |
5.2.2 设计工况下出口管角度对泵体内流场的影响 | 第62-64页 |
5.3 设计工况下出口管放置角度对泵内部压力脉动的影响 | 第64-69页 |
5.4 本章小节 | 第69-70页 |
第六章 炉水循环泵泵体强度分析 | 第70-89页 |
6.1 热-流固耦合基础理论及控制方程 | 第70-72页 |
6.1.1 耦合求解理论 | 第70-71页 |
6.1.2 控制方程 | 第71-72页 |
6.2 热应力基础理论及计算方程 | 第72-73页 |
6.2.1 热应力简述 | 第72页 |
6.2.2 球体热应力计算方程 | 第72-73页 |
6.3 流热固耦合计算简述 | 第73-76页 |
6.3.1 炉水循环泵泵体材料介绍 | 第74页 |
6.3.2 炉水循环泵计算设置 | 第74-76页 |
6.4 流热固耦合结果分析 | 第76-87页 |
6.4.1 泵体温度场分析 | 第77-78页 |
6.4.2 泵体热应力与热变形分析 | 第78-80页 |
6.4.3 泵体机械应力与机械变形分析 | 第80-83页 |
6.4.4 炉水循环泵泵体强度分析 | 第83-87页 |
6.5 本章小节 | 第87-89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9-92页 |
7.1 总结 | 第89-91页 |
7.2 展望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7页 |
致谢 | 第97-98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98页 |
在读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