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9-11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1.3.1 传统村落 | 第12页 |
1.3.2 传统人居环境 | 第12-13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5.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5.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页 |
1.6 研究方法及框架 | 第15-17页 |
1.6.1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1.6.2 研究框架 | 第17页 |
1.7 本章小结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汉中市自然及文化特征与传统人居环境营造思想 | 第19-27页 |
2.1 汉中市自然环境特征 | 第19-21页 |
2.1.1 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 | 第19页 |
2.1.2 水文 | 第19-20页 |
2.1.3 气候 | 第20页 |
2.1.4 资源 | 第20-21页 |
2.2 汉中市历史文化特征 | 第21-23页 |
2.2.1 历史沿革 | 第21页 |
2.2.2 信仰文化 | 第21页 |
2.2.3 产业 | 第21-22页 |
2.2.4 民俗文化 | 第22-23页 |
2.2.5 文化特征 | 第23页 |
2.3 传统人居环境营造思想 | 第23-25页 |
2.3.1“山水文化”思想 | 第23-24页 |
2.3.2“天人合一”思想 | 第24-25页 |
2.3.3“因地制宜”思想 | 第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第三章 汉中市自然及文化特征与传统村落的关系 | 第27-49页 |
3.1 汉中市传统村落概况 | 第27-41页 |
3.1.1 地理位置 | 第27页 |
3.1.2 历史发展 | 第27-28页 |
3.1.3 选址特征 | 第28-30页 |
3.1.4 村落格局 | 第30-34页 |
3.1.5 村落肌理 | 第34-36页 |
3.1.6 产业类型 | 第36-37页 |
3.1.7 民居特点 | 第37-41页 |
3.2 汉中市自然环境对传统村落的影响 | 第41-46页 |
3.2.1 地形地貌及水文的影响 | 第41-45页 |
3.2.2 气候对传统村落的影响 | 第45-46页 |
3.3 历史文化对传统村落的影响 | 第46-47页 |
3.3.1 多元文化的影响 | 第46页 |
3.3.2 产业的影响 | 第46-4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四章 汉中市传统村落特征及现存问题 | 第49-57页 |
4.1 传统村落特征 | 第49-51页 |
4.2 现存问题 | 第51-54页 |
4.2.1 环境格局问题 | 第51-52页 |
4.2.2 传统建筑问题 | 第52-53页 |
4.2.3 基础设施问题 | 第53-54页 |
4.2.4 村落“空心”问题 | 第54页 |
4.3 问题归因分析 | 第54-56页 |
4.3.1 村落受重视程度较弱 | 第54-55页 |
4.3.2 保护思想“片面化” | 第55页 |
4.3.3 村民保护意识薄弱 | 第55-5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城固县上元观镇乐丰村调研分析 | 第57-81页 |
5.1 村落概况 | 第57页 |
5.2 区位分析 | 第57-58页 |
5.3 地形地貌及气候条件 | 第58页 |
5.4 村落沿革 | 第58-59页 |
5.5 村落著名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 | 第59-60页 |
5.6 村落格局及空间形态分析 | 第60-63页 |
5.6.1 村落格局 | 第60-62页 |
5.6.2 村落形态 | 第62-63页 |
5.7 街巷分析 | 第63-67页 |
5.7.1 街巷布局概况 | 第63-64页 |
5.7.2 街巷尺度 | 第64-65页 |
5.7.3 街巷铺装材料 | 第65-66页 |
5.7.4 十字古街空间及职能分析 | 第66-67页 |
5.8 公共空间 | 第67-69页 |
5.8.1 村庙 | 第67-68页 |
5.8.2 茶馆 | 第68-69页 |
5.9 传统民居 | 第69-77页 |
5.9.1 民居现状 | 第69页 |
5.9.2 民居类型 | 第69-70页 |
5.9.3 民居空间形式 | 第70-73页 |
5.9.4 历史建筑 | 第73-77页 |
5.10 现状问题 | 第77-79页 |
5.10.1 十字古街活力缺失 | 第77页 |
5.10.2 村落发展滞后 | 第77页 |
5.10.3 建筑老化,生活环境差 | 第77-78页 |
5.10.4 特色文化逐步消失 | 第78-79页 |
5.11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第六章 城固县上元观镇乐丰村保护发展研究 | 第81-95页 |
6.1 保护发展目标 | 第81页 |
6.2 保护发展原则 | 第81-83页 |
6.2.1 保护原则 | 第81-82页 |
6.2.2 发展原则 | 第82-83页 |
6.3 保护内容及措施 | 第83-93页 |
6.3.1 延续村落格局 | 第83-84页 |
6.3.2 保护街巷空间 | 第84-87页 |
6.3.3 传统建筑保护更新 | 第87-91页 |
6.3.4 加强完善基础设施 | 第91-93页 |
6.3.5 村落传统文化传承 | 第93页 |
6.4 发展多元化产业 | 第93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93-95页 |
第七章 汉中市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探索 | 第95-99页 |
7.1 保护村落自然生态格局 | 第95页 |
7.2 延续村落形态肌理 | 第95-96页 |
7.3 保护更新传统民居 | 第96-97页 |
7.4 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 第97页 |
7.5 保护非物质文化 | 第97-98页 |
7.6 本章小结 | 第98-99页 |
结论 | 第99-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4页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4-105页 |
致谢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