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1.1 油纸绝缘气隙放电发展过程中产气和能量变化特性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油纸绝缘气隙放电发展过程中放电信号新特征量提取及特征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1.3.1 油纸绝缘气隙放电机理及发展过程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2 油纸绝缘气隙放电发展过程中产气和能量变化特性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3 油纸绝缘气隙放电发展过程中放电信号新特征量提取及特征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2 油纸绝缘气隙放电发展过程实验室检测及特征分析 | 第20-40页 |
2.1 油纸绝缘气隙放电模拟试验 | 第20-25页 |
2.1.1 实验材料和放电模型 | 第20-22页 |
2.1.2 放电试验检测系统 | 第22-23页 |
2.1.3 试验方法及步骤 | 第23-25页 |
2.2 油纸绝缘气隙放电波形特征分析 | 第25-38页 |
2.2.1 油纸绝缘气隙放电模拟试验波形特征 | 第25-28页 |
2.2.2 基本特征参量 | 第28-32页 |
2.2.3 统计特征参量 | 第32-35页 |
2.2.4 单位时间累积放电能量特征参量 | 第35-38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3 油纸绝缘气隙放电发展过程中气体产生及变化特性 | 第40-56页 |
3.1 油纸绝缘产气的机理 | 第40-42页 |
3.2 油中气体的产生 | 第42-49页 |
3.2.1 油中气体含量变化特性 | 第42-44页 |
3.2.2 不同组分气体产气速率变化特性 | 第44-46页 |
3.2.3 放电主要特征气体变化特性 | 第46-49页 |
3.3 气隙中气体的产生 | 第49-53页 |
3.3.1 气隙产气体积变化 | 第49-50页 |
3.3.2 气隙中产气组分变化 | 第50页 |
3.3.3 气体变化对局部放电形式的影响 | 第50-5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3-56页 |
4 油纸绝缘气隙放电发展过程中能量变化特性研究 | 第56-76页 |
4.1 油纸绝缘能带和体相效应分析 | 第56-62页 |
4.1.1 聚合物能带分析 | 第56-58页 |
4.1.2 晶体中空间电荷的产生与抑制 | 第58-59页 |
4.1.3 油纸绝缘聚集态结构分析 | 第59-61页 |
4.1.4 油纸绝缘聚集态结构与放电特性分析 | 第61-62页 |
4.2 基于能带分析的油纸绝缘气隙放电发展过程研究 | 第62-74页 |
4.2.1 小波时频分析 | 第64-67页 |
4.2.2 不同频带下信号能量分析 | 第67-71页 |
4.2.3 气隙放电信号能量发展变化 | 第71-7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5 基于小波包能量熵气隙放电新特征量提取及其特征研究 | 第76-98页 |
5.1 小波包能量熵模型分析 | 第76-82页 |
5.1.1 小波包理论 | 第76-77页 |
5.1.2 熵理论 | 第77页 |
5.1.3 小波包能量熵理论在气隙放电中的应用分析 | 第77-79页 |
5.1.4 改进后小波包能量熵模型 | 第79-80页 |
5.1.5 新特征量发展特征 | 第80-82页 |
5.2 气隙放电发展过程阶段划分研究 | 第82-86页 |
5.2.1 气隙放电发展过程放电状态变化分析 | 第82-83页 |
5.2.2 气隙放电发展阶段划分 | 第83-86页 |
5.3 不同阶段下放电状态变化分析 | 第86-94页 |
5.3.1 油纸绝缘平均电气强度分析 | 第86-87页 |
5.3.2 油纸绝缘能谱分析 | 第87-90页 |
5.3.3 油中溶解气体变化分析 | 第90-91页 |
5.3.4 新特征参量与相关放电特征关联性分析 | 第91-94页 |
5.4 基于小波包能量熵新特征量的气隙放电发展过程阶段识别 | 第94-9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6-98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98-102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98-99页 |
6.2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 第99-102页 |
致谢 | 第102-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12页 |
附录 | 第112-113页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目录 | 第112-113页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负责和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