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金属结构论文--钢结构论文

空间钢框架地震倒塌破坏及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20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8-9页
    1.2 规范相关规定第9-10页
    1.3 课题研究意义第10-11页
    1.4 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第11-13页
    1.5 结构地震倒塌破坏特点第13-14页
        1.5.1 地震动输入的随机性第13页
        1.5.2 结构自身的系统性第13-14页
        1.5.3 结构地震响应的不确定性第14页
    1.6 地震倒塌破坏准则第14-17页
        1.6.1 基于变形的破坏准则第15页
        1.6.2 基于能量的破坏准则第15-16页
        1.6.3 基于双参数的倒塌破坏准则第16页
        1.6.4 其他倒塌破坏准则第16-17页
    1.7 倒塌临界状态的判定第17-18页
    1.8 主要研究内容第18-20页
第二章 分析方法的选择和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20-32页
    2.1 引言第20页
    2.2 结构倒塌破坏分析方法选择第20-22页
        2.2.1 静力推覆分析法第20-21页
        2.2.2 时程分析法第21-22页
        2.2.3 离散元分析法第22页
    2.3 LS-DYNA软件介绍与参数设置第22-27页
        2.3.1 单元模型的选择第23-24页
        2.3.2 材料模型及参数的选取第24-25页
        2.3.3 单元网格的划分第25页
        2.3.4 沙漏控制与接触设置第25-26页
        2.3.5 阻尼系数的设置第26页
        2.3.6 荷载、约束与边界条件第26-27页
    2.4 工程实例简介第27-28页
    2.5 有限元模型的验证第28-31页
        2.5.1 结构模态分析第29页
        2.5.2 结构基本周期的计算第29-31页
        2.5.3 有限元模型正确性的验证第31页
    2.6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三章 空间钢框架地震倒塌分析第32-45页
    3.1 引言第32页
    3.2 地震记录的选取与施加第32-34页
        3.2.1 地震记录的选取第32-34页
        3.2.2 地震记录的施加方式第34页
    3.3 空间钢框架地震倒塌过程模拟第34-41页
        3.3.1 结构倒塌全过程模拟第34-39页
        3.3.2 结构位移与层间位移角第39-41页
    3.4 关于结构倒塌破坏准则的分析第41-43页
        3.4.1“倒塌破坏下降线”第42页
        3.4.2“总体层间位移角”第42-43页
        3.4.3 结构倒塌破坏准则第43页
    3.5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四章 钢框架地震倒塌影响因素分析第45-60页
    4.1 引言第45页
    4.2 结构倒塌影响参数分析—楼板第45-50页
        4.2.1 结构倒塌过程模拟第45-48页
        4.2.2 结构位移与层间位移角第48-49页
        4.2.3 数据结果对比分析第49-50页
    4.3 结构倒塌影响参数分析—楼层数第50-55页
        4.3.1 结构倒塌过程模拟第50-53页
        4.3.2 结构位移与层间位移角第53-54页
        4.3.3 数据结果对比分析第54-55页
    4.4 结构倒塌影响参数分析—柱轴压比第55-59页
        4.4.1 结构倒塌过程模拟第55-58页
        4.4.2 结构位移与层间位移角第58-59页
        4.4.3 数据结果对比分析第59页
    4.5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0-62页
    5.1 结论第60-61页
    5.2 展望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8-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竖向地震作用下型钢混凝土长悬挑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
下一篇:空气源热泵蒸发器铝基超疏水表面抑霜性能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