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选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主动安全系统的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2.1 主动安全系统的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2.2 主动安全系统的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2.3 主动安全系统防撞雷达测距方式比较 | 第11-15页 |
1.3 工程车辆特点 | 第15-17页 |
1.3.1 工程车辆与普通汽车主动安全系统防撞雷达的区别 | 第15页 |
1.3.2 工程车辆事故因素分析 | 第15-17页 |
1.3.3 工程车辆主动安全系统使用环境特点 | 第17页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安排 | 第17-19页 |
第二章 主动安全系统相关理论技术 | 第19-29页 |
2.1 主动安全系统原理 | 第19-21页 |
2.2 测距原理 | 第21-24页 |
2.2.1 脉冲法测距 | 第22-23页 |
2.2.2 连续波测距 | 第23-24页 |
2.3 测速原理 | 第24-25页 |
2.4 调频连续波雷达基本原理 | 第25页 |
2.5 本系统的测距和测速原理 | 第25-29页 |
第三章 工程车辆主动安全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第29-37页 |
3.1 主动安全系统需求分析 | 第29页 |
3.2 主动安全系统设计的目标与原则 | 第29-30页 |
3.2.1 主动安全系统设计的目标 | 第29-30页 |
3.2.2 主动安全系统设计的原则 | 第30页 |
3.3 主动安全系统总体设计 | 第30-34页 |
3.3.1 主动安全系统基本结构 | 第30-34页 |
3.3.2 主动安全系统的特点 | 第34页 |
3.4 主动安全系统安装与结构组成 | 第34-37页 |
第四章 工程车辆主动安全系统详细设计方案 | 第37-61页 |
4.1 工程车辆主动安全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37-52页 |
4.1.1 收发前端 | 第37-43页 |
4.1.2 数字信号处理 | 第43-49页 |
4.1.3 显示报警模块 | 第49-52页 |
4.2 工程车辆主动安全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52-61页 |
4.2.1 数据采集 | 第53-54页 |
4.2.2 噪声处理 | 第54-55页 |
4.2.3 恒虚警处理 | 第55-56页 |
4.2.4 快速傅里叶变换 | 第56-58页 |
4.2.5 数值计算 | 第58页 |
4.2.6 通讯 | 第58-59页 |
4.2.7 显示和报警 | 第59-61页 |
第五章 主动安全系统的仿真测试 | 第61-69页 |
5.1 系统平台选择 | 第61-63页 |
5.1.1 软件语言选择 | 第61页 |
5.1.2 开发工具选择 | 第61-62页 |
5.1.3 仿真工具选择 | 第62-63页 |
5.2 系统参数设计 | 第63-66页 |
5.2.1 频率选择 | 第63-64页 |
5.2.2 发射功率 | 第64页 |
5.2.3 其他参数 | 第64页 |
5.2.4 系统调频周期与带宽 | 第64-66页 |
5.3 测距和测速算法仿真 | 第66-68页 |
5.3.1 实验设计及结果 | 第66-68页 |
5.3.2 实验结果分析与总结 | 第6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