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2-19页 |
1.2.1 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关系的理论研究 | 第12-16页 |
1.2.2 能源-经济-环境系统的理论研究 | 第16-17页 |
1.2.3 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政策的理论研究 | 第17-18页 |
1.2.4 文献评述 | 第18-19页 |
1.3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20页 |
1.4 主要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5 主要创新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3E系统协调发展的理论概述 | 第22-33页 |
2.1 3E系统的基本理论 | 第22-24页 |
2.1.1 3E系统协调发展内涵 | 第22-23页 |
2.1.2 能源-经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 | 第23-24页 |
2.2 3E系统协调发展的理论方法 | 第24-28页 |
2.2.1 3E系统协调发展体系 | 第24-27页 |
2.2.3 3E系统协调度评价模型解析 | 第27-28页 |
2.3 3E系统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 | 第28-32页 |
2.3.1 能源需求理论 | 第28-29页 |
2.3.2 环境价值理论 | 第29-30页 |
2.3.3 规制经济理论 | 第30-31页 |
2.3.4 公共政策理论 | 第31-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江苏省 3E系统协调度测算与政策变迁 | 第33-54页 |
3.1 江苏省 3E系统协调度测评 | 第33-46页 |
3.1.1 江苏省 3E系统发展动态 | 第33-40页 |
3.1.2 江苏省 3E系统协调度测算 | 第40-44页 |
3.1.3 江苏省 3E系统协调度综合评价 | 第44-46页 |
3.2 江苏省 3E系统政策变迁 | 第46-50页 |
3.2.1 探索与示范阶段 | 第46-47页 |
3.2.2 推广阶段 | 第47-48页 |
3.2.3 发展阶段 | 第48-49页 |
3.2.4 深化阶段 | 第49-50页 |
3.3 江苏省 3E系统政策实施的问题分析 | 第50-53页 |
3.3.1 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不完善 | 第50-51页 |
3.3.2 环境与资源负外部性显著 | 第51-52页 |
3.3.3 资源与环境公共性不明晰 | 第52页 |
3.3.4 市场与价格机制有待完善 | 第52-5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四章 江苏省 3E系统协调发展的政策设计与选择 | 第54-71页 |
4.1 江苏省 3E系统协调发展政策设计原则 | 第54-55页 |
4.2 江苏省 3E系统协调发展政策设计的关键点 | 第55-58页 |
4.2.1 加强政府监管职能 | 第55页 |
4.2.2 转变企业生产方式 | 第55页 |
4.2.3 提高公众参与水平 | 第55-56页 |
4.2.4 协调行为主体相互关系 | 第56-58页 |
4.3 江苏省 3E系统政策文本共词矩阵分析 | 第58-60页 |
4.3.1 江苏省 3E系统政策文本共词矩阵的构建 | 第58-59页 |
4.3.2 江苏省 3E系统政策的社会网络分析 | 第59-60页 |
4.4 江苏省 3E系统协调发展的政策设计 | 第60-68页 |
4.4.1 协调发展的激励性政策设计 | 第60-63页 |
4.4.2 协调发展的惩罚性政策设计 | 第63-65页 |
4.4.3 新能源需求组合的政策设计 | 第65-68页 |
4.5 江苏省 3E系统协调发展的政策选择 | 第68-70页 |
4.5.1 加强环境保护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 第68-69页 |
4.5.2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 第69页 |
4.5.3 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提高自主研发能力 | 第69页 |
4.5.4 优化产业结构,建立健全市场价格机制 | 第69-7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71-72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