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汽车盘式制动器与盘式制动器热应力 | 第13-15页 |
1.1.1 盘式制动器结构原理 | 第13-14页 |
1.1.2 盘式制动器热应力现象及其影响 | 第14-15页 |
1.2 盘式制动器热应力耦合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2.1 盘式制动器热应力耦合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2.2 盘式制动器热应力耦合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 主要研究方法与意义 | 第18-19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热应力耦合相关理论与散热筋结构研究 | 第20-29页 |
2.1 瞬态温度场分析与热传导的基本理论 | 第20-24页 |
2.1.1 传热学基本理论 | 第20-21页 |
2.1.2 热传递的三种方式 | 第21-22页 |
2.1.3 导热的微分方程 | 第22-23页 |
2.1.4 导热问题的单值性条件 | 第23-24页 |
2.2 热应力耦合分析与摩擦生热理论 | 第24-27页 |
2.2.1 接触理论 | 第24-25页 |
2.2.2 摩擦生热基础理论 | 第25-27页 |
2.3 盘式制动器散热筋结构研究 | 第27-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盘式制动器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9-38页 |
3.1 Ansys/Workbench与Abaqus软件的介绍 | 第29-30页 |
3.2 CATIA与Hypermesh软件的介绍 | 第30-31页 |
3.3 散热筋结构盘式制动器分析模型建立与模态分析 | 第31-36页 |
3.3.1 基于逆向建模和Catia正向结构设计 | 第31-33页 |
3.3.2 重设计结构制动盘的模态分析 | 第33-34页 |
3.3.3 模态分析及其理论基础 | 第34-3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四章 盘式制动器温度场仿真 | 第38-47页 |
4.1 能量传递分析 | 第38-39页 |
4.1.1 制动热量及其传输 | 第38-39页 |
4.1.2 能量折算法 | 第39页 |
4.2 分析方法及其参数设置 | 第39-40页 |
4.3 模型热传递参数的构建 | 第40-41页 |
4.3.1 热流密度 | 第40-41页 |
4.3.2 对流换热系数 | 第41页 |
4.3.3 环境初始温度及热辐射 | 第41页 |
4.4 制动盘温度场仿真分析 | 第41-4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五章 盘式制动器热应力耦合 | 第47-60页 |
5.1 接触模型分析参数 | 第47-48页 |
5.2 热应力耦合分析下的制动盘温度场分布特性 | 第48-55页 |
5.2.1 制动盘表面径向温度分布特性 | 第51-52页 |
5.2.2 制动盘表面轴向温度分布特性 | 第52-54页 |
5.2.3 制动盘表面周向温度分布特性 | 第54-55页 |
5.3 热应力耦合分析下的制动盘热应力分布特性 | 第55-59页 |
5.3.1 制动盘等效热应力分布 | 第55-57页 |
5.3.2 制动盘应力三向分布特性 | 第57-5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六章 散热筋结构盘式制动器优化设计分析与试验 | 第60-75页 |
6.1 优化方式及设计变量 | 第60-62页 |
6.2 优化近似模型 | 第62页 |
6.3 优化温度场、热应力场模型 | 第62-65页 |
6.4 制动盘优化过程 | 第65-69页 |
6.5 有限元分析对比论证 | 第69-71页 |
6.5.1 优化前后温度场和应力场对比 | 第69-70页 |
6.5.2 优化前后制动力矩对比 | 第70-71页 |
6.6 盘式制动器试验台模拟试验 | 第71-74页 |
6.7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5-77页 |
7.1 总结 | 第75-76页 |
7.2 展望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科研成果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