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9页 |
1.1 碳纳米管用作催化剂载体的研究 | 第11-19页 |
1.1.1 碳纳米管的结构 | 第11-12页 |
1.1.2 碳纳米管在催化化学中的应用 | 第12-13页 |
1.1.3 活性组分负载于碳纳米管的方法 | 第13-15页 |
1.1.3.1 碳纳米管的填充 | 第13-14页 |
1.1.3.2 碳纳米管的包覆 | 第14-15页 |
1.1.4 碳纳米管作为催化剂载体的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1.5 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 | 第18-19页 |
1.2 二氧化铈纳米粒子研究概况 | 第19-27页 |
1.2.1 CeO_2的结构特点与功能特性 | 第20-22页 |
1.2.2 CeO_2的用途 | 第22-24页 |
1.2.2.1 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电极中的应用 | 第22-23页 |
1.2.2.2 在细胞色素c的电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 第23页 |
1.2.2.3 在紫外线遮断剂中的应用 | 第23-24页 |
1.2.3 纳米CeO_2的制备方法 | 第24-26页 |
1.2.3.1 化学沉淀法 | 第24页 |
1.2.3.2 溶胶—凝胶法 | 第24-25页 |
1.2.3.3 水热法 | 第25页 |
1.2.3.4 微乳液法 | 第25-26页 |
1.2.4 研究现状及前景 | 第26-27页 |
1.3 氧化铁纳米粒子研究概况 | 第27-29页 |
第二章 本文基本内容及表征方法 | 第29-32页 |
2.1 本研究的目的及主要内容 | 第29页 |
2.2 本研究采用的表征方法 | 第29-32页 |
2.2.1 红外光谱(IR)的测试 | 第29-30页 |
2.2.2 X射线衍射(XRD)的测试 | 第30页 |
2.2.3 高分辨电镜(HRTEM)的测试 | 第30-31页 |
2.2.4 能量色散谱(EDS) | 第31-32页 |
第三章 碳纳米管的纯化氧化 | 第32-39页 |
3.1 实验原材料及仪器 | 第33页 |
3.1.1.实验所用主要原材料 | 第33页 |
3.1.2.实验仪器 | 第33页 |
3.2 碳管的化学处理及表征 | 第33-36页 |
3.3 红外光谱 | 第36-37页 |
3.4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37-3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碳纳米管负载二氧化铈的研究 | 第39-53页 |
4.1 样品制备 | 第39-40页 |
4.2 XRD物相分析 | 第40-41页 |
4.3 HRTEM分析 | 第41-45页 |
4.3.1 二氧化铈的表面包覆 | 第41-42页 |
4.3.2 二氧化铈的填充 | 第42-43页 |
4.3.3 CeO_2/MWNTs/CeO_2 | 第43-45页 |
4.4 工艺条件对沉积层质量的影响 | 第45-48页 |
4.4.1 搅拌速度的影响 | 第45-46页 |
4.4.2 氨水浓度及滴加速率的影响 | 第46页 |
4.4.3 热处理温度的影响 | 第46-47页 |
4.4.4 热处理时间的影响 | 第47-48页 |
4.5 碳纳米管负载氧化铈含量的测定 | 第48-52页 |
4.5.1 实验部分 | 第49-51页 |
4.5.1.1 本文实验所用主要原材料 | 第49页 |
4.5.1.2 方法原理 | 第49-50页 |
4.5.1.3 实验步骤 | 第50页 |
4.5.1.4 分析步骤 | 第50-51页 |
4.5.2 结果与讨论 | 第51-5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氧化铈的沉积机理探讨 | 第53-62页 |
5.1 碳纳米管的表面物理和化学分析 | 第53-55页 |
5.2 TEM观察 | 第55-57页 |
5.3 结构模型 | 第57-59页 |
5.4 结合强度测试 | 第59-61页 |
5.5 结论 | 第61-62页 |
第六章 碳纳米管负载氧化铁的研究 | 第62-75页 |
6.1 样品制备 | 第62页 |
6.2 XRD物相分析 | 第62-63页 |
6.3 HRTEM分析 | 第63-67页 |
6.3.1 Fe(OH)_3/碳纳米管前驱体 | 第63-64页 |
6.3.2 空气气氛热处理 | 第64-66页 |
6.3.3 真空中热处理 | 第66-67页 |
6.4 分析讨论 | 第67-71页 |
6.5 碳纳米管负载氧化铁含量的测定 | 第71-74页 |
6.5.1 实验部分 | 第71-74页 |
6.5.1.1 本文实验所用主要原材料 | 第71页 |
6.5.1.2 方法原理 | 第71-72页 |
6.5.1.3 实验步骤 | 第72页 |
6.5.1.4 分析步骤 | 第72-73页 |
6.5.1.5 影响因素讨论 | 第73-74页 |
6.5.2 结果 | 第74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75-77页 |
7.1 本文结论 | 第75-76页 |
7.2 对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建议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硕士期间论文发表及获奖情况 | 第87页 |
硕士期间获得奖励 | 第87-88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