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征信体系基本理论概述 | 第7-12页 |
1. 有关征信的基本概念 | 第7-9页 |
1.1 信用的概念与本质 | 第7-8页 |
1.2 信用与征信 | 第8-9页 |
2. 征信体系的界定 | 第9-10页 |
2.1 信用体系和征信体系 | 第9页 |
2.2 征信体系的构成要素 | 第9-10页 |
3. 征信体系建设的模式 | 第10-12页 |
第二章 公共与私营:两种主要征信模式的比较及分析 | 第12-19页 |
1. 两种征信体系模式比较 | 第12-14页 |
1.1 主要征信机构运行机制不同 | 第12-13页 |
1.2 法律制度框架及立法目的有差异 | 第13-14页 |
1.3 监管主体及方式有明显不同 | 第14页 |
2. 通过两种征信模式的比较进行初步分析 | 第14-19页 |
2.1 公共征信机构和私营征信机构的数量都在增加 | 第14-15页 |
2.2 私营征信机构和公共征信机构相互补充共同发展 | 第15-16页 |
2.3 企业信贷登记基础数据库不能按照市场化原则建立 | 第16-17页 |
2.4 公共、私营征信机构均可采集报告个人信用信息 | 第17页 |
2.5 私营征信模式对整个征信市场及法律环境要求较高 | 第17-19页 |
第三章 影响征信体系模式的因素分析 | 第19-26页 |
1. 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制度的不同 | 第19-20页 |
2. 征信文化的差异 | 第20-22页 |
3. 经济主体主要融资结构不同 | 第22-23页 |
4. 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方式不同 | 第23-26页 |
第四章 我国征信体系发展现状 | 第26-35页 |
1. 加快征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 第26-27页 |
2. 我国征信体系建设现状 | 第27-34页 |
2.1 征信机构发展不平衡,阻碍市场化征信体系的培育发展 | 第27-30页 |
2.2 征信法制建设落后,阻碍征信业的规范有序发展 | 第30-32页 |
2.3 征信业监管混乱,造成行业无序竞争,社会资源浪费 | 第32-34页 |
3. 制约我国征信模式选择的金融制度因素 | 第34-35页 |
第五章 我国征信体系建设模式的现实选择 | 第35-40页 |
1. 立法重点解决信用信息共享的问题 | 第35-37页 |
1.1 对征信行业可以收集和使用的信用信息范围做出规定 | 第36页 |
1.2 加快政务信息公开 | 第36页 |
1.3 保护信息共享过程中的隐私权 | 第36页 |
1.4 制定严格的失信惩戒法律法规 | 第36-37页 |
2. 以政府主导模式建立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 | 第37-38页 |
3. 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建设征信中介服务机构 | 第38-39页 |
4. 培育信用产品需求,加强征信行业监管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3-44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