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3-4页 |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9-37页 |
2.1 微孔分子筛 | 第19-20页 |
2.2 超微孔分子筛 | 第20-21页 |
2.3 介孔分子筛 | 第21-29页 |
2.3.1 介孔分子筛简介 | 第21页 |
2.3.2 介孔分子筛的合成机理 | 第21-26页 |
2.3.3 介孔分子筛的合成方法 | 第26-27页 |
2.3.4 改善介孔分子筛水热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 第27-29页 |
2.4 介-微孔分子筛 | 第29-32页 |
2.4.1 原位合成法 | 第29-30页 |
2.4.2 离子交换法 | 第30-31页 |
2.4.3 纳米组装法 | 第31-32页 |
2.5 大孔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32-35页 |
2.5.1 三维有序大孔材料(3DOM)的研究进展 | 第32-33页 |
2.5.2 中空球型大孔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33-34页 |
2.5.3 大孔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34-35页 |
2.6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 | 第35-37页 |
第三章 实验部分 | 第37-41页 |
3.1 实验原料 | 第37页 |
3.2 材料的表征 | 第37-38页 |
3.2.1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37页 |
3.2.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37页 |
3.2.3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37页 |
3.2.4 红外光谱分析(IR) | 第37-38页 |
3.2.5 N_2等温吸附-脱附曲线分析 | 第38页 |
3.2.6 X-射线荧光分析(XRF) | 第38页 |
3.2.7 核磁共振(NMR) | 第38页 |
3.3 材料水热稳定性的评价方法 | 第38-41页 |
3.3.1 水热老化装置示意图 | 第38-39页 |
3.3.2 水热老化装置工作原理及样品水热稳定性的测试 | 第39-41页 |
第四章 Y型分子筛前驱体的合成与表征 | 第41-47页 |
4.1 Y型分子筛前驱体的制备 | 第41页 |
4.2 前驱体的老化时间对其性状的影响 | 第41-45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五章 由Y型分子筛前驱体组装介-微孔分子筛的研究 | 第47-79页 |
5.1 介-微孔分子筛的合成 | 第47页 |
5.2 介-微孔分子筛的表征 | 第47-54页 |
5.2.1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47-48页 |
5.2.2 透射电镜分析(TEM) | 第48-49页 |
5.2.3 红外光谱分析(IR) | 第49-50页 |
5.2.4 孔结构表征 | 第50-52页 |
5.2.5 X-射线荧光分析(XRF) | 第52页 |
5.2.6 核磁共振(NMR) | 第52-54页 |
5.3 合成工艺对介-微孔分子筛结构及水热稳定性的影响 | 第54-71页 |
5.3.1 不同老化时间制备的前驱体对介-微孔材料合成的影响 | 第54-57页 |
5.3.2 H_2O/SiO_2摩尔比对介-微孔复合分子筛合成的影响 | 第57-60页 |
5.3.3 模板剂用量的影响 | 第60-62页 |
5.3.4 组装温度的影响 | 第62-64页 |
5.3.5 体系pH值的影响 | 第64-66页 |
5.3.6 组装时间的影响 | 第66-69页 |
5.3.7 晶化时间的影响 | 第69-71页 |
5.4 介-微孔分子筛水热稳定性的考察 | 第71-78页 |
5.4.1 样品水热处理前后XRD分析 | 第71-72页 |
5.4.2 样品水热处理前后TEM分析 | 第72-74页 |
5.4.3 样品水热处理前后孔结构表征 | 第74-77页 |
5.4.4 样品水热前后其他参数对比 | 第77-7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六章 PS(聚苯乙烯)微球的合成与表征 | 第79-85页 |
6.1 乳液聚合法合成PS微球及其表征 | 第79-81页 |
6.1.1 乳液聚合法合成PS微球工艺过程 | 第79页 |
6.1.2 PS微球的粒径分布 | 第79-80页 |
6.1.3 PS微球透射电镜分析(TEM) | 第80-81页 |
6.2 分段乳液聚合法合成PS微球及其表征 | 第81-82页 |
6.2.1 分段乳液聚合法合成工艺过程 | 第81页 |
6.2.2 PS微球的粒径分布 | 第81-82页 |
6.2.3 PS微球扫描电镜分析(SEM) | 第82页 |
6.3 无皂乳液聚合 | 第82-84页 |
6.3.1 无皂乳液聚合法合成工艺过程 | 第83页 |
6.3.2 PS微球扫描电镜分析(SEM) | 第83-84页 |
6.4 小结 | 第84-85页 |
第七章 复合孔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 第85-103页 |
7.1 大-介-微复合孔材料的合成 | 第85页 |
7.2 大-介-微复合孔材料的表征 | 第85-89页 |
7.2.1 扫描电镜分析(SEM) | 第85-87页 |
7.2.2 透射电镜分析(TEM) | 第87-88页 |
7.2.3 核磁共振(NMR) | 第88-89页 |
7.3 复合孔材料合成工艺参数对其结构特征的影响 | 第89-97页 |
7.3.1 使用不同粒径的PS微球作模板剂对复合材料合成的影响 | 第90-91页 |
7.3.2 PS微球用量对复合孔材料合成的影响 | 第91-93页 |
7.3.3 水的用量对复合孔材料合成的影响 | 第93-95页 |
7.3.4 介孔模板剂P123用量对复合孔材料合成的影响 | 第95-97页 |
7.4 复合孔材料水热稳定性的考察 | 第97-102页 |
7.4.1 水热处理前后TEM表征 | 第97-100页 |
7.4.2 水热处理前后SEM表征 | 第100-101页 |
7.4.3 水热前后XRD表征 | 第101-102页 |
7.5 本章小结 | 第102-103页 |
第八章 结论 | 第103-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10页 |
致谢 | 第110-111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1-112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112-113页 |
附件 | 第113-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