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20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9页 |
1.2 菱锰矿浸取方法 | 第9-12页 |
1.2.1 预焙烧浸取法 | 第9-10页 |
1.2.2 直接酸浸取法 | 第10-11页 |
1.2.3 还原浸取法 | 第11-12页 |
1.3 MnO_2的结构及其特点 | 第12-15页 |
1.3.1 α-MnO_2的结构及其特点 | 第12-13页 |
1.3.2 γ-MnO_2的结构及其特点 | 第13-14页 |
1.3.3 β-MnO_2的结构及其特点 | 第14页 |
1.3.4 δ-MnO_2的结构及其特点 | 第14页 |
1.3.5 λ-MnO_2的结构及其特点 | 第14-15页 |
1.4 MnO_2的制备方法 | 第15-18页 |
1.4.1 化学法 | 第15-17页 |
1.4.2 电化学法 | 第17-18页 |
1.5 本论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2 MnSO_4溶液的制备 | 第20-27页 |
2.1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20-21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1-24页 |
2.2.1 菱锰矿的浸取 | 第21-23页 |
2.2.2 浸取液的除杂 | 第23-24页 |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4-26页 |
2.3.1 锰矿及浸取液的成分分析 | 第24页 |
2.3.2 MnO_2用量对除铁率的影响 | 第24-25页 |
2.3.3 温度对铁和铝去除率的影响 | 第25页 |
2.3.4 反应时间对铁和铝去除率的影响 | 第25-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3 δ–MnO_2的制备及表征 | 第27-36页 |
3.1 实验仪器及材料 | 第27-28页 |
3.2 δ–MnO_2的制备 | 第28页 |
3.3 δ–MnO_2的表征 | 第28页 |
3.4 结果及讨论 | 第28-35页 |
3.4.1 物相分析 | 第28-30页 |
3.4.2 XPS 分析 | 第30-32页 |
3.4.3 形貌及成分分析 | 第32-34页 |
3.4.4 红外分析 | 第34页 |
3.4.5 N2吸-脱附 | 第34-3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4 δ–MnO_2的活性研究 | 第36-47页 |
4.1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36页 |
4.2 δ–MnO_2对亚甲基蓝的脱色性能研究 | 第36-37页 |
4.2.1 δ–MnO_2对亚甲基蓝的脱色反应 | 第37页 |
4.2.2 δ–MnO_2对不同 pH 亚甲基蓝溶液的脱色反应 | 第37页 |
4.3 δ–MnO_2对垃圾渗滤液的 COD 降解作用 | 第37-38页 |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8-45页 |
4.4.1 δ–MnO_2对亚甲基蓝的脱色效果分析 | 第38-40页 |
4.4.2 δ–MnO_2对亚甲基蓝的脱色原理分析 | 第40-43页 |
4.4.3 pH 对亚甲基蓝脱色率的影响 | 第43-44页 |
4.4.4 动力学分析 | 第44-45页 |
4.4.5 δ–MnO_2对垃圾渗滤液的 COD 去除效果 | 第4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47-49页 |
5.1 结论 | 第47-48页 |
5.2 后续工作展望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5页 |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