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6-7页 |
摘要 | 第7-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8页 |
1.1 抗2型糖尿病药物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2 中成药二次开发研究进展 | 第18-21页 |
1.2.1 中成药二次开发的必要性 | 第18-20页 |
1.2.2 中成药二次开发研究内容及现状 | 第20页 |
1.2.3 中成药二次开发的核心技术 | 第20-21页 |
1.3 中药药效物质发现方法研究进展 | 第21-24页 |
1.3.1 分子水平的中药药效物质发现方法 | 第21-22页 |
1.3.2 细胞水平的中药药效物质发现方法 | 第22页 |
1.3.3 组织器官水平的中药药效物质发现方法 | 第22-23页 |
1.3.4 整体动物水平的中药药效物质发现方法 | 第23-24页 |
1.4 中药药效物质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 第24-25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8页 |
第二章 消渴安化学物质基础研究 | 第28-43页 |
2.1 前言 | 第28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8-29页 |
2.2.1 试药 | 第28页 |
2.2.2 样品制备 | 第28页 |
2.2.3 仪器与分析方法 | 第28-29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9-42页 |
2.4 小结 | 第42-43页 |
第三章 抑制α-葡萄糖苷酶和酪氨酸酶活性成分快速辨识法研究 | 第43-68页 |
3.1 前言 | 第43页 |
3.2 活性追踪法发现桑叶中α-葡萄糖苷酶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成分 | 第43-53页 |
3.2.1 实验部分 | 第43-48页 |
3.2.2 结果与讨论 | 第48-53页 |
3.3 酪氨酸酶抑制活性成分的亲和超滤-液质分析快速辨识法研究 | 第53-67页 |
3.3.1 实验部分 | 第53-56页 |
3.3.2 结果与讨论 | 第56-67页 |
3.4 小结 | 第67-68页 |
第四章 消渴安药效物质发现研究 | 第68-86页 |
4.1 基于化学特性-液质分析技术快速发现抗氧化活性成分 | 第68-73页 |
4.1.1 实验部分 | 第68-70页 |
4.1.2 结果与讨论 | 第70-73页 |
4.2 亲和超滤-液质分析法快速发现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成分 | 第73-78页 |
4.2.1 实验部分 | 第73-74页 |
4.2.2 结果与讨论 | 第74-78页 |
4.3 消渴安中促进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的成分研究 | 第78-80页 |
4.3.1 实验部分 | 第78-79页 |
4.3.2 结果与讨论 | 第79-80页 |
4.4 消渴安中成分对3T3-L1细胞分化及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的影响 | 第80-85页 |
4.4.1 实验部分 | 第80-82页 |
4.4.2 结果与讨论 | 第82-85页 |
4.5 小结 | 第85-86页 |
第五章 消渴安药效学研究 | 第86-97页 |
5.1 体外抗氧化研究 | 第86-87页 |
5.1.1 实验部分 | 第86页 |
5.1.2 结果与讨论 | 第86-87页 |
5.2 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研究 | 第87页 |
5.2.1 实验部分 | 第87页 |
5.2.2 结果与讨论 | 第87页 |
5.3 对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的影响研究 | 第87-89页 |
5.3.1 实验部分 | 第87-88页 |
5.3.2 结果与讨论 | 第88-89页 |
5.4 对3T3-L1细胞分化及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影响的研究 | 第89-91页 |
5.4.1 实验部分 | 第89页 |
5.4.2 结果与讨论 | 第89-91页 |
5.5 对自发性糖尿病KKAy小鼠的抗2型糖尿病作用研究 | 第91-96页 |
5.5.1 实验部分 | 第91-93页 |
5.5.2 结果与讨论 | 第93-96页 |
5.6 小结 | 第96-97页 |
第六章 基于网络生物学的2型糖尿病知识库构建研究 | 第97-104页 |
6.1 前言 | 第97页 |
6.2 T2D@ZJU系统构建研究 | 第97-100页 |
6.2.1 T2D@ZJU的结构 | 第97-98页 |
6.2.2 CDC数据集的构建 | 第98页 |
6.2.3 PPI数据集的构建 | 第98-99页 |
6.2.4 TMR数据集的构建 | 第99页 |
6.2.5 整合多种来源知识的T2D网络 | 第99-100页 |
6.3 T2D@ZJU知识库的功能 | 第100-102页 |
6.3.1 搜索功能 | 第100-101页 |
6.3.2 浏览及网络扩展 | 第101-102页 |
6.3.3 下载 | 第102页 |
6.4 T2D@ZJU知识库的应用 | 第102-103页 |
6.5 讨论 | 第103-104页 |
第七章 消渴安药效物质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 第104-111页 |
7.1 前言 | 第104页 |
7.2 实验部分 | 第104-106页 |
7.2.1 组织收集 | 第104页 |
7.2.2 基因芯片实验 | 第104页 |
7.2.3 基因芯片数据分析 | 第104-106页 |
7.3 结果与讨论 | 第106-110页 |
7.3.1 基因表达分析 | 第106-107页 |
7.3.2 在T2D网络上消渴安抗2型糖尿病作用研究 | 第107-110页 |
7.4 小结 | 第110-111页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1-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3-120页 |
作者简历 | 第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