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15-16页 |
1.3.1 研究的内容 | 第15-16页 |
1.3.2 研究的方法 | 第16页 |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6-17页 |
1.4.1 研究的目的 | 第16页 |
1.4.2 研究的意义 | 第16-17页 |
1.5 研究的框架 | 第17页 |
1.6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7-19页 |
第2章 情感化设计与老年人情感需求的研究 | 第19-26页 |
2.1 情感化设计的内涵及理论 | 第19-22页 |
2.1.1 情感化设计的内涵 | 第19-20页 |
2.1.2 情感化设计的理论 | 第20-22页 |
2.2 老年人情感需求 | 第22-25页 |
2.2.1 老年人的类别 | 第22页 |
2.2.2 情感的需求层次 | 第22-23页 |
2.2.3 老年人生理方面的需求 | 第23-24页 |
2.2.4 老年人心理方面的需求 | 第24-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莒县养老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6-37页 |
3.1 莒县地理位置分析及经济发展现状 | 第26-27页 |
3.2 莒县老年人口的现状调查 | 第27页 |
3.3 莒县养老院运营的现状分析 | 第27-31页 |
3.3.1 莒县养老院的分布调研 | 第27-28页 |
3.3.2 公立养老院的运营现状 | 第28-29页 |
3.3.3 私立养老院的运营现状 | 第29-31页 |
3.4 养老院老人对室内环境情感化设计的需求 | 第31页 |
3.5 莒县养老院室内环境设计存在的问题 | 第31-36页 |
3.5.1 旧房使用功能的变更不规范 | 第32页 |
3.5.2 设施的缺乏 | 第32-34页 |
3.5.3 无障碍设计的缺失 | 第34页 |
3.5.4 环境的脏乱 | 第34页 |
3.5.5 专业护理人员的不足 | 第34-35页 |
3.5.6 人际交往的缺失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基于老年人情感需求的莒县养老院室内环境分析 | 第37-56页 |
4.1 基于老年人本能层面需求的室内环境分析 | 第37-43页 |
4.1.1 形态 | 第37-38页 |
4.1.2 材质 | 第38-41页 |
4.1.3 色彩 | 第41-42页 |
4.1.4 光线 | 第42-43页 |
4.2 基于老年人行为层面需求的室内环境分析 | 第43-52页 |
4.2.1 安全性 | 第43-48页 |
4.2.2 功能性 | 第48-50页 |
4.2.3 舒适性 | 第50-51页 |
4.2.4 隐私性 | 第51-52页 |
4.3 基于老年人反思层面需求的室内环境分析 | 第52-55页 |
4.3.1 文化性 | 第52-53页 |
4.3.2 个性化 | 第53-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5章 莒县养老院室内环境情感化设计的可行性改造 | 第56-95页 |
5.1 怡然自得的环境设计 | 第56-65页 |
5.1.1 室内光环境设计 | 第56-60页 |
5.1.2 室内热环境设计 | 第60-62页 |
5.1.3 室内声环境设计 | 第62-65页 |
5.2 情理并重的空间设计 | 第65-76页 |
5.2.1 安全性设计 | 第65-71页 |
5.2.2 实用性设计 | 第71-72页 |
5.2.3 健康性设计 | 第72-76页 |
5.3 抚慰灵魂的陈设设计 | 第76-78页 |
5.3.1 色彩设计 | 第76-77页 |
5.3.2 肌理设计 | 第77-78页 |
5.4 自适其适的通用设计 | 第78-94页 |
5.4.1 通行无障碍设计 | 第78-87页 |
5.4.2 硬件设施设计 | 第87-94页 |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第6章 莒县陵阳养老院室内环境的情感化改造设计实践 | 第95-102页 |
6.1 设计概况 | 第95页 |
6.2 设计创意的产生 | 第95-97页 |
6.2.1 设计构思 | 第95页 |
6.2.2 设计原则 | 第95-97页 |
6.3 陵阳养老院室内环境的情感化设计分析 | 第97-102页 |
6.3.1 本能层面的情感化设计 | 第97-98页 |
6.3.2 行为层面的情感化设计 | 第98-100页 |
6.3.3 反思层面的情感化设计 | 第100-102页 |
结论及展望 | 第102-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9页 |
致谢 | 第109-110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