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从我国相关立法看医疗侵权纠纷的范围 | 第9-14页 |
一、《侵权责任法》之前医疗侵权纠纷立法的发展 | 第9-10页 |
二、双轨制的医疗侵权纠纷立法 | 第10-12页 |
三、医疗侵权纠纷立法的一元回归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医疗侵权纠纷的证明责任的相关理论 | 第14-20页 |
一、我国证明责任分配概况 | 第14-16页 |
(一) 谁主张,谁证明 | 第14-15页 |
(二) 证明责任倒置 | 第15页 |
(三) 推定和司法认知对证明责任的影响 | 第15-16页 |
二、医疗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 | 第16-17页 |
三、医疗侵权纠纷的归责原则 | 第17-20页 |
(一) 过错责任原则 | 第18页 |
(二) 过错推定 | 第18-19页 |
(三) 无过错责任原则 | 第19-20页 |
第三章 医疗侵权案件中的证明责任发展 | 第20-26页 |
一、《侵权责任法》之前医疗侵权案件中的证明责任分配 | 第20-22页 |
(一) “谁主张,谁证明”的适用情形 | 第20页 |
(二) “证明责任倒置”的适用情形 | 第20-22页 |
二、《侵权责任法》对医疗侵权纠纷证明责任的分配 | 第22-26页 |
(一) 适用“谁主张,谁证明”原则的医疗侵权案件 | 第22-23页 |
(二) 适用“证明责任倒置”规则的医疗侵权案件 | 第23-26页 |
第四章 若干国家医疗侵权案件证明责任分配之比较 | 第26-28页 |
一、德国“表见证明”与证明责任倒置 | 第26页 |
二、日本“大致推定”原则 | 第26-27页 |
三、美国“事实不证自明”原则 | 第27-28页 |
第五章 《侵权责任法》医疗侵权案件证明责任变化之评析 | 第28-34页 |
一、从患方角度看新法 | 第28-30页 |
二、从医方角度看新法 | 第30-32页 |
(一) 药改及各种制度下,医院钱紧 | 第31页 |
(二) 败诉风险大,医生心里负担大,不利于治病救人 | 第31-32页 |
(三) 医生为避免败诉而对患者进行防御性治疗,导致过度医疗 | 第32页 |
三、站在社会的角度看新法 | 第32-34页 |
第六章 《侵权责任法》中医疗侵权案件证明责任规定的不足与完善 | 第34-37页 |
一、缺点与不足 | 第34-35页 |
(一) 矫枉过正之嫌 | 第34页 |
(二) 实体法与程序法规定的冲突 | 第34-35页 |
(三) 回避“因果关系”要件的窘境 | 第35页 |
二、完善建议 | 第35-37页 |
第七章 医疗纠纷解决方式的相关探索评析 | 第37-41页 |
一、医疗纠纷成因分析 | 第37页 |
二、实践中合理做法 | 第37-38页 |
三、我国医疗纠纷的解决现状 | 第38-39页 |
四、医疗侵权纠纷案件其他解决方式探索评析 | 第39-41页 |
(一) 保险制度 | 第39页 |
(二) 第三方调解机制 | 第39-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