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导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道德基础的理论背景 | 第10-16页 |
1.1 动机争论 | 第10-12页 |
1.2 学科争论 | 第12-16页 |
第二章 第一种利他主义进路——从康德到内格尔 | 第16-24页 |
2.1 问题概述 | 第16-17页 |
2.2 康德超越于利己与利他的道德律 | 第17-20页 |
2.3 内格尔利他主义的客观可能性 | 第20-24页 |
第三章 第二种利他主义进路——从休谟到巴特森 | 第24-30页 |
3.1 问题概述 | 第24页 |
3.2 休谟以同情为契点的情感主义 | 第24-27页 |
3.3 巴特森的“移情—利他主义”假说 | 第27-30页 |
第四章 两种进路的分析比较 | 第30-36页 |
4.1 自律性与自然性 | 第30-31页 |
4.2 理性与情感 | 第31-33页 |
4.3 两种进路的不足 | 第33-36页 |
结论 | 第36-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2页 |
作者简介 | 第42-44页 |
后记和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