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2.1 需求量预测方面 | 第12-14页 |
1.2.2 选址布局方面 | 第14-15页 |
1.2.3 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7-21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8-21页 |
第2章 停车换乘设施可行性分析与吸引范围的确定 | 第21-35页 |
2.1 停车换乘系统概述 | 第21-22页 |
2.2 停车换乘的必要性分析 | 第22-26页 |
2.3 停车换乘的可行性分析 | 第26-27页 |
2.4 停车换乘系统发展现状总结 | 第27-28页 |
2.5 停车换乘设施吸引范围确定 | 第28-33页 |
2.5.1 两种组合出行方式下的广义出行成本 | 第28-31页 |
2.5.2 居民平均出行单位时间价值 | 第31页 |
2.5.3 停车换乘设施吸引范围的确定 | 第31-33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3章 停车换乘设施的预选址研究 | 第35-47页 |
3.1 影响停车换乘设施选址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5-41页 |
3.1.1 停车换乘设施选址原则 | 第35-36页 |
3.1.2 影响选址的决策指标选取 | 第36-41页 |
3.2 基于熵权和改进 AHP 的 TOPSIS 模型的构建 | 第41-46页 |
3.2.1 TOPSIS 的相关理论研究 | 第41-42页 |
3.2.2 基于 AHP 和熵权的组合权重 | 第42-44页 |
3.2.3 TOPSIS 模型构建 | 第44-46页 |
3.3 预选址方案的确定 | 第4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4章 基于前景理论的换乘量预测与终选址方案研究 | 第47-61页 |
4.1 前景理论简介 | 第47页 |
4.2 P&R 出行方式选择模型中参考点的选取 | 第47-53页 |
4.2.1 出行者的主观感知费用 | 第47-50页 |
4.2.2 参考点的选取 | 第50-53页 |
4.3 基于停车换乘设施的居民出行方式选择建模 | 第53-57页 |
4.3.1 价值函数 | 第53-54页 |
4.3.2 决策权重函数 | 第54-55页 |
4.3.3 前景值函数 | 第55-56页 |
4.3.4 出行方式选择模型 | 第56-57页 |
4.4 停车换乘设施需求量预测模型构建 | 第57-58页 |
4.5 终选址方案的确定 | 第58-5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5章 实例研究 | 第61-81页 |
5.1 吉林市换乘设施概述 | 第61-62页 |
5.2 吉林市停车换乘设施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 第62-64页 |
5.2.1 城市总体特征 | 第62页 |
5.2.2 城市交通特征 | 第62-64页 |
5.3 确定 P&R 设施吸引范围 | 第64-67页 |
5.4 确定预选址方案 | 第67-72页 |
5.4.1 相对隶属度 | 第68页 |
5.4.2 确定 AHP 和熵权的组合指标权重 | 第68-71页 |
5.4.3 确定预选址方案 | 第71-72页 |
5.5 P&R 设施需求量预测与确定终选方案 | 第72-77页 |
5.5.1 基于轨道交通线网的出行者方式选择行为 | 第72-76页 |
5.5.2 停车换乘需求量预测 | 第76-77页 |
5.5.3 确定终选址方案 | 第77页 |
5.6 前景理论下参数变化对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 | 第77-80页 |
5.6.1 不同的时间概率分布对方式选择结果的影响 | 第77-78页 |
5.6.2 不同出行预留时间对方式选择结果的影响 | 第78-80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1-83页 |
6.1 总结 | 第81-82页 |
6.1.1 本文研究成果 | 第81-82页 |
6.1.2 本文的新意 | 第82页 |
6.2 展望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附录 | 第87-95页 |
作者简介 | 第95-97页 |
致谢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