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 | 第11-17页 |
1.1.1 异向介质的发展历史 | 第12-14页 |
1.1.2 人类的梦想——隐身衣 | 第14-17页 |
1.2 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17-20页 |
第2章 异向介质隐身技术理论概况及实验现状 | 第20-33页 |
2.1变换光学方法 | 第21-27页 |
2.1.1 变换光学方法的理论模型 | 第21-22页 |
2.1.2 变换光学隐身器件的实验发展 | 第22-27页 |
2.2 保角映射方法 | 第27-29页 |
2.3 散射相消方法 | 第29-31页 |
2.3.1 散射相消方法的理论模型 | 第29-30页 |
2.3.2 散射相消方法的实验验证 | 第30-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3章 电磁波隐身器件的逆向设计方法 | 第33-50页 |
3.1 基于Mie散射模型的电磁波隐身器件逆向设计方法 | 第34-48页 |
3.1.1 Mie散射理论模型 | 第35-37页 |
3.1.2 逆向设计优化算法 | 第37-38页 |
3.1.3 数值模拟及材料设计 | 第38-39页 |
3.1.4 基于逆向设计方法的圆柱隐身器件实验验证 | 第39-46页 |
3.1.5 逆向设计方法的拓展——三维球体隐身器件 | 第46-48页 |
3.2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4章 隐形天线 | 第50-60页 |
4.1 微波段隐形天线器件 | 第50-59页 |
4.1.1 微波段隐形天线的实现过程 | 第51-53页 |
4.1.2 微波段隐形天线的实验验证 | 第53-59页 |
4.2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5章 宽带TE极化地毯式隐身器件 | 第60-69页 |
5.1 宽带TE极化地毯式隐身器件的研究背景 | 第60-61页 |
5.2 地毯式隐身衣的参数计算及结构设计 | 第61-65页 |
5.3 地毯式隐身衣的数值仿真及应用讨论 | 第65-6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6章 宽带表面波隐身器件 | 第69-82页 |
6.1 表面波转弯——背景介绍及技术难点 | 第69-70页 |
6.2 人工表面等离极化激元结构设计 | 第70-71页 |
6.3 表面波直角转弯隐身器件 | 第71-76页 |
6.3.1 表面波直角转弯隐身器件的参数设计 | 第72-73页 |
6.3.2 表面波直角转弯隐身器件的仿真及实验验证 | 第73-76页 |
6.4 表面波地毯式隐身器件 | 第76-79页 |
6.4.1 表面波地毯式隐身器件的参数设计 | 第76-77页 |
6.4.2 表面波地毯式隐身器件的仿真及实验验证 | 第77-79页 |
6.5 全参数表面波隐身器件的相位保持特性 | 第79-81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7章 基于极值异向介质的深亚波长成像器件 | 第82-92页 |
7.1 亚波长成像技术简介 | 第82-84页 |
7.2 基于极值异向介质的深亚波长透镜理论模型 | 第84-88页 |
7.3 基于极值异向介质的深亚波长透镜的实验原理验证 | 第88-90页 |
7.4 基于极值异向介质的深亚波长透镜的性能讨论 | 第90-91页 |
7.5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第8章 太赫兹异向介质薄膜 | 第92-100页 |
8.1 太赫兹异向介质薄膜的设计及实验验证 | 第92-98页 |
8.2 太赫兹异向介质的发展挑战 | 第98-99页 |
8.3 本章小结 | 第99-100页 |
结束语 | 第100-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25页 |
致谢 | 第125-12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26-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