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双王金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机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选题背景与项目依托 | 第9页 |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 第10-14页 |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案 | 第14-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研究方案 | 第15-16页 |
·完成工作量与主要认识 | 第16-19页 |
·完成工作量 | 第16-17页 |
·成果和认识 | 第17-19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9-25页 |
·大地构造位置及构造演化 | 第19-21页 |
·区域地层 | 第21-23页 |
·志留系 | 第21页 |
·泥盆系 | 第21-22页 |
·石炭系 | 第22页 |
·二叠系 | 第22-23页 |
·三叠系 | 第23页 |
·第四系 | 第23页 |
·区域岩浆作用 | 第23-25页 |
第3章 矿床地质特征 | 第25-35页 |
·矿区地层 | 第25页 |
·矿区构造 | 第25-27页 |
·褶皱 | 第25-26页 |
·断裂 | 第26-27页 |
·岩浆岩 | 第27-28页 |
·矿体地质特征 | 第28-29页 |
·矿石特征 | 第29-31页 |
·金的赋存状态 | 第31-32页 |
·围岩蚀变 | 第32-33页 |
·成矿期次划分 | 第33-35页 |
第4章 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 | 第35-63页 |
·样品采集与测试 | 第35-36页 |
·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和分类 | 第36-38页 |
·包裹体热力学 | 第38-43页 |
·成矿流体的温度 | 第38-39页 |
·成矿流体的盐度、密度、压力及估算深度 | 第39-43页 |
·流体包裹体成分 | 第43-57页 |
·单个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 | 第43-46页 |
·流体包裹体群气液相色谱 | 第46-52页 |
·气体逸度的计算 | 第52-54页 |
·成矿流体的矿化度(MR) | 第54页 |
·成矿溶液的酸碱性及氧化还原电位的演化 | 第54-57页 |
·流体包裹体同位素特征 | 第57-63页 |
·氢氧同位素及水-岩反应理论模拟 | 第57-60页 |
·碳氧同位素及水-岩反应理论模拟 | 第60-63页 |
第5章 矿区流体成矿作用探讨 | 第63-69页 |
·成矿流体性质和来源 | 第63页 |
·金的迁移形式 | 第63-66页 |
·自然金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 | 第63-64页 |
·自然金在氯化物溶液中的溶解度 | 第64-65页 |
·自然金在硫化物溶液中的溶解度 | 第65-66页 |
·金迁移形式小结 | 第66页 |
·金的沉淀方式 | 第66-68页 |
·成矿机制探讨 | 第68-69页 |
第6章 结论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图版说明及图版 | 第75-79页 |
附录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