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0 前言 | 第11-19页 |
0.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0.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0.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0.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0.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0.3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页 |
0.4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7页 |
0.5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0.6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1 项目风险管理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9-28页 |
1.1 项目风险的概念及特征 | 第19-20页 |
1.1.1 项目风险的概念 | 第19页 |
1.1.2 项目风险的基本特征 | 第19-20页 |
1.2 项目风险管理 | 第20-21页 |
1.2.1 项目风险管理的目标 | 第20页 |
1.2.2 风险管理的程序和原理 | 第20-21页 |
1.2.3 风险管理的组织 | 第21页 |
1.3 风险因素识别的含义和方法 | 第21-24页 |
1.3.1 风险因素识别的含义 | 第21-22页 |
1.3.2 风险因素识别的特点 | 第22页 |
1.3.3 风险识别的工具方法选择 | 第22-24页 |
1.4 风险评价的主要方法 | 第24-28页 |
1.4.1 定性评价方法 | 第24-25页 |
1.4.2 定量评价方法 | 第25-28页 |
2 山东银座配送中心潍坊建设项目概况 | 第28-40页 |
2.1 项目批准背景 | 第28-29页 |
2.2 项目施工单位 | 第29-30页 |
2.3 项目施工方案及周期 | 第30-37页 |
2.4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第37-38页 |
2.5 项目实施计划与进展大事记 | 第38-40页 |
3 山东银座配送中心潍坊建设项目风险识别 | 第40-46页 |
3.1 政策环境风险 | 第40-41页 |
3.2 市场风险 | 第41-43页 |
3.3 决策风险 | 第43页 |
3.4 管理风险 | 第43页 |
3.5 资金风险 | 第43-46页 |
4 山东银座配送中心潍坊建设项目风险评价 | 第46-55页 |
4.1 山东银座配送中心潍坊建设项目风险评价的方法选择 | 第46页 |
4.2 山东银座配送中心潍坊建设项目风险指标体系 | 第46-48页 |
4.3 基于综合模糊评价法的风险评价 | 第48-53页 |
4.3.1 权重的确定 | 第48-50页 |
4.3.2 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风险评价 | 第50-52页 |
4.3.3 进行综合模糊评价 | 第52-53页 |
4.4 评价结果分析 | 第53-55页 |
4.4.1 项目整体风险结果分析 | 第53页 |
4.4.2 项目的关键风险点的确定 | 第53-55页 |
5 山东银座配送中心潍坊建设项目风险控制对策 | 第55-64页 |
5.1 项目风险控制的主要对策 | 第55-59页 |
5.1.1 风险转移 | 第55页 |
5.1.2 风险控制 | 第55-57页 |
5.1.3 风险回避 | 第57页 |
5.1.4 后备措施 | 第57-58页 |
5.1.5 风险接受 | 第58-59页 |
5.2 项目关键风险点的控制对策 | 第59-64页 |
5.2.1 市场风险的控制对策 | 第59-60页 |
5.2.2 决策风险的控制对策 | 第60-62页 |
5.2.3 政策环境风险的控制对策 | 第62页 |
5.2.4 管理风险的控制对策 | 第62-64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4-65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4页 |
6.2 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附件一 指标评价体系相关调查表 | 第67-70页 |
附件二 专家背景简介 | 第70-71页 |
附件三 潍坊建设项目施工总进度计划和管理措施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个人简历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