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一、我国刑事司法中“威胁、引诱、欺骗”之禁止性规范现状 | 第12-18页 |
(一)“威胁、引诱、欺骗”之表述表面无争议而实质有困惑 | 第12-14页 |
(二)“威胁、引诱、欺骗”之伦理学困惑 | 第14-18页 |
二、“威胁、引诱、欺骗”与合理压力、合理引导和合法欺骗手段之严格价值区分 | 第18-30页 |
(一)“威胁、引诱、欺骗”讯问方法的定义及常见形式 | 第18-22页 |
1.“威胁”方法的定义及常见形式 | 第18-20页 |
2.“引诱”方法的定义及常见形式 | 第20-21页 |
3.“欺骗”方法的定义及常见形式 | 第21-22页 |
(二)侦查讯问中运用合理压力、合理引导和合法欺骗的积极价值和可能风险 | 第22-30页 |
1.运用合理压力、合理引导和合法欺骗方法的积极价值 | 第23-25页 |
2.运用合理压力、合理引导和合法欺骗方法之可能风险 | 第25-30页 |
三、合理压力、合理引导和合法欺骗讯问方法的 正当性分析 | 第30-36页 |
(一)合理压力、合理引导和合法欺骗讯问方法存在合理性基础 | 第30-32页 |
1.来源于不认罪带来的巨大法律压力的威胁和引诱方法是合理的压力、引导手段 | 第30-31页 |
2.合法的欺骗是法律允许的,符合司法伦理 | 第31-32页 |
(二)世界各国法律法规关于合理压力、合理引导和合法欺骗讯问方法可接受性 | 第32-36页 |
1.英国法中关于合理压力、合理引导和合法欺骗讯问方法可接受性 | 第32页 |
2.德国法中关于合理压力、合理引导和合法欺骗讯问方法可接受性 | 第32-33页 |
3.日本法中关于合理压力、合理引导和合法欺骗讯问方法可接受性 | 第33-34页 |
4.美国判例法中关于合理压力、合理引导和合法欺骗讯问方法可接受性 | 第34-36页 |
四、讯问策略中运用合理压力、合理引导和合法欺骗方法遵循的原则研究 | 第36-43页 |
(一)坚持合法性原则 | 第36-37页 |
(二)道德评价不能取代法律评价 | 第37-38页 |
(三)坚持“求真”的原则 | 第38-39页 |
(四)符合公序良俗,尊重人性尊严和意志自由 | 第39-40页 |
(五)适用人员的禁忌 | 第40-42页 |
(六)以穷尽一切手段为前提 | 第42-43页 |
五、保证合理压力、合理引导和合法欺骗讯问策略的合法运用的措施 | 第43-53页 |
(一)人员层面 | 第43-45页 |
1.树立非法证据排除理念,转变侦查办案模式 | 第43-44页 |
2.加强教育学习,提高侦查人员运用审讯策略的能力 | 第44-45页 |
(二)制度层面 | 第45-53页 |
1.实现法律规范化,进一步加强案例指导制度 | 第45-46页 |
2.建立严格的言辞证据审查制度 | 第46-47页 |
3.加快建设讯问专业化途径,恢复预审制度 | 第47-49页 |
4.所有案件全程同步录音录像 | 第49-50页 |
5.引入讯问时律师在场制度 | 第50-51页 |
6.羁押分离制度 | 第51-53页 |
结束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