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行政权配置理论与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产生 | 第11-21页 |
一、行政权的概念 | 第11页 |
二、行政权的配置原则 | 第11-13页 |
(一)法治原则 | 第12页 |
(二)效率原则 | 第12页 |
(三)分权优先原则 | 第12页 |
(四)权责统一原则 | 第12-13页 |
三、行政权的配置模式及其冲突 | 第13-15页 |
(一)行政权配置模式的概念及表现形式 | 第13页 |
(二)行政权配置模式的冲突 | 第13-15页 |
四、行政权配置模式的重新整合——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 | 第15-21页 |
(一)行政权配置模式的动态不平衡呼唤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 | 第15-16页 |
(二)什么是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 | 第16-18页 |
(三)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符合行政权的配置原则 | 第18-21页 |
第二章 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制度框架 | 第21-29页 |
一、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实施机关 | 第21页 |
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权力来源模式 | 第21-22页 |
(一)授权型集中模式 | 第21页 |
(二)委托型集中模式 | 第21-22页 |
三、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实施模式 | 第22-23页 |
(一)新设机关专门行使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 | 第22页 |
(二)现有执法机关集中行使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 | 第22页 |
(三)现有机关下设机构集中行使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 | 第22-23页 |
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人员配置模式 | 第23页 |
五、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纵向管理模式 | 第23-24页 |
(一)市区之间主要管理模式 | 第23页 |
(二)市县之间主要管理模式 | 第23页 |
(三)区街道之间主要管理模式 | 第23-24页 |
(四)县镇之间主要管理模式 | 第24页 |
六、相对集中实施机关与横向职能部门的协作关系模式 | 第24-28页 |
(一)移送制度 | 第24页 |
(二)联席会议制度 | 第24-25页 |
(三)派驻员制度 | 第25页 |
(四)共同协作制度 | 第25页 |
(六)上级部门协调制度 | 第25-28页 |
七、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的实施成效与困境 | 第29-41页 |
一、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的实施成效 | 第29-30页 |
(一)实现了执法机构和执法人员的有效精简 | 第29页 |
(二)重新配置了行政权力,明确了责任划分 | 第29页 |
(三)促使执法行为更加规范,提高了执法效率 | 第29页 |
(四)加快了职能转变,提升了执法形象 | 第29-30页 |
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设计的缺陷 | 第30-35页 |
(一)法律依据的不完整、不系统和不具体 | 第30-32页 |
(二)相对集中的范围不明确 | 第32-33页 |
(三)与其他行政执法权衔接不清 | 第33-35页 |
三、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具体实施的困境 | 第35-39页 |
(一)实施缺乏统筹部门 | 第35-36页 |
(二)地方保护主义导致执行偏差严重 | 第36-37页 |
(三)执法人员配备不足,编制混乱 | 第37页 |
(四)与原职能部门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 | 第37-39页 |
(五)监督体制不健全 | 第39页 |
四、小结 | 第39-41页 |
第四章 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的改革路径 | 第41-51页 |
一、十八届三中和四中全会《决定》之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 第41-42页 |
二、十八届三中和四中全会《决定》对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的改革要求 | 第42-46页 |
(一)改革内容概述 | 第42-43页 |
(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与综合执法 | 第43-46页 |
三、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改革的制度保障 | 第46-47页 |
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改革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 第47-51页 |
(一)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范围 | 第47-48页 |
(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法律依据 | 第48-49页 |
(三)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组织领导体制 | 第49页 |
(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运行体制和监督机制 | 第49页 |
(五)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和行政许可权、日常检查监管权的关系 | 第49-51页 |
第五章 完善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的具体改革措施 | 第51-61页 |
一、立法层面 | 第51-55页 |
(一)明确立法目的 | 第51-52页 |
(二)理顺法律体系 | 第52-55页 |
二、权力运行层面 | 第55-58页 |
(一)明确主管部门,加强统筹力度 | 第55-56页 |
(二)强化属地化管理,明确执法主体 | 第56页 |
(三)完善运作机制 | 第56-57页 |
(四)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 | 第57-58页 |
(五)完善监督机制 | 第58页 |
三、配套制度层面 | 第58-61页 |
(一)建立工作协调机制 | 第58-59页 |
(二)建立信息交互机制 | 第59页 |
(三)实现与行政许可机关的协同配合 | 第59-60页 |
(四)加强和司法部门的协作配合机制建设 | 第60-61页 |
结语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