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缩略语 | 第12-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5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页 |
1.2 空气折射率测量方法概述 | 第13-18页 |
1.2.1 间接测量法 | 第14页 |
1.2.2 直接测量法 | 第14-18页 |
1.3 基于慢光的光学传感技术概述 | 第18-24页 |
1.3.1 受激布里渊散射技术 | 第18-20页 |
1.3.2 环形谐振腔技术 | 第20-21页 |
1.3.3 光子晶体技术 | 第21-23页 |
1.3.4 光纤法布里-珀罗腔技术 | 第23-24页 |
1.4 论文研究工作目标和内容 | 第24-25页 |
第2章 光纤FP腔慢光产生基础理论研究 | 第25-41页 |
2.1 KRAMERS-KRONIG关系 | 第25-28页 |
2.2 光纤FP腔干涉原理 | 第28-31页 |
2.3 光纤FP腔慢光原理 | 第31-36页 |
2.3.1 光能的积累与释放 | 第32-34页 |
2.3.2 透射光相位突变 | 第34-36页 |
2.4 光纤FP腔慢光产生结构条件 | 第36-38页 |
2.5 光纤FP腔群折射率分析 | 第38-4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3章 基于光纤FP腔慢光的空气折射率测量方法研究 | 第41-51页 |
3.1 慢光的引入对于空气折射率测量灵敏度影响分析 | 第41-45页 |
3.2 慢光的引入对于空气折射率测量范围影响分析 | 第45-46页 |
3.3 空气折射率测量系统结构设计 | 第46-50页 |
3.3.1 FP腔结构设计 | 第46-48页 |
3.3.2 测量系统结构设计 | 第48-49页 |
3.3.3 测量仿真系统设计 | 第49-5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4章 测量系统结构优化设计 | 第51-65页 |
4.1 光纤FP腔参数对慢光延迟时间的影响 | 第51-57页 |
4.1.1 腔长对光纤FP腔慢光延迟时间的影响 | 第51-53页 |
4.1.2 端面反射率对光纤FP腔慢光延迟时间的影响 | 第53-54页 |
4.1.3 入射波长对慢光延迟时间的影响 | 第54-56页 |
4.1.4 腔长与端面反射率对慢光延迟效果比较分析 | 第56-57页 |
4.2 光纤FP腔参数对慢光带宽的影响 | 第57-60页 |
4.2.1 腔长对光纤FP腔慢光带宽的影响 | 第57-58页 |
4.2.2 端面反射率对光纤FP腔慢光带宽的影响 | 第58-59页 |
4.2.3 腔长与端面反射率对慢光带宽效果比较分析 | 第59-60页 |
4.3 光纤FP腔优化结构参数的选择 | 第60-62页 |
4.4 光纤FP腔优化结构参数的仿真分析 | 第62-6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5章 光纤FP腔慢光实验研究 | 第65-77页 |
5.1 光纤FP腔透射谱调试实验 | 第65-67页 |
5.2 脉冲光通过光纤FP腔调试实验 | 第67-71页 |
5.2.1 温度对波长选择的影响 | 第68-69页 |
5.2.2 RS232通信波长选择界面设计 | 第69-70页 |
5.2.3 脉冲光通过FP腔实验光路设计 | 第70-71页 |
5.3 光纤FP腔慢光延迟实验 | 第71-76页 |
5.3.1 实验光路及步骤 | 第71-72页 |
5.3.2 光纤FP腔慢光延迟时间测量实验分析 | 第72-7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7-79页 |
6.1 结论 | 第77页 |
6.2 展望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致谢 | 第83-8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获奖情况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