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8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8页 |
1.2 永磁同步电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6页 |
1.2.1 双边永磁直线同步电机研究现状 | 第8-12页 |
1.2.2 永磁体涡流损耗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2章 双边错位FSCW-PMLSM永磁体涡流损耗的解析计算 | 第18-37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分数槽集中绕组PMLSM磁动势分析 | 第18-19页 |
2.3 双边错位对电枢磁动势的影响 | 第19-27页 |
2.4 永磁体涡流损耗解析计算 | 第27-36页 |
2.4.1 空载下永磁体涡流损耗的解析计算 | 第27-33页 |
2.4.2 负载下永磁体涡流损耗的解析计算 | 第33-3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3章 双边错位FSCW-PMLSM极槽配合研究 | 第37-55页 |
3.1 引言 | 第37页 |
3.2 双边错位位移区间的选择 | 第37-39页 |
3.3 双边错位对定位力的影响 | 第39-41页 |
3.4 双边错位对推力及推力波动的影响 | 第41-44页 |
3.5 双边错位对永磁体涡流损耗的影响 | 第44-53页 |
3.5.1 4 极6槽FSCW-PMLSM双边错位永磁体涡流损耗分析 | 第44-48页 |
3.5.2 8 极9槽FSCW-PMLSM双边错位永磁体涡流损耗分析 | 第48-51页 |
3.5.3 10 极12槽FSCW-PMLSM双边错位永磁体涡流损耗分析 | 第51-53页 |
3.6 几种极槽配合的对比分析 | 第53-54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4章 4 极6槽FSCW-PMLSM齿对槽结构的优化 | 第55-66页 |
4.1 引言 | 第55页 |
4.2 电机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55-56页 |
4.3 永磁体固定基板不同材料的对比分析 | 第56-58页 |
4.4 电机磁极结构的分析 | 第58-60页 |
4.5 电机结构参数的优化 | 第60-62页 |
4.5.1 电机极弧系数的优化 | 第60-61页 |
4.5.2 斜极角度的优化 | 第61-62页 |
4.6 样机实验与分析 | 第62-65页 |
4.6.1 空载反电势测试 | 第64页 |
4.6.2 定位力测试 | 第64-65页 |
4.6.3 静态推力测试 | 第65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5章 4 极6槽齿对槽FSCW-PMLSM与4极 12 槽PMLSM的对比分析 | 第66-73页 |
5.1 引言 | 第66页 |
5.2 电机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66-67页 |
5.3 铜损对比 | 第67页 |
5.4 铁损对比 | 第67-68页 |
5.5 整数槽的双边错位 | 第68-72页 |
5.5.1 错位对永磁体涡流损耗的影响 | 第68-71页 |
5.5.2 错位对定位力、推力及推力波动的影响 | 第71-72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结论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