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各种汽车论文--专用汽车论文

履带车辆半主动悬挂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8-13页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目的第8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第8-12页
        1.2.1 半主动悬挂的发展第8-10页
        1.2.2 半主动减振器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3 半主动悬挂控制策略概述第11-12页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2-13页
        1.3.1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2页
        1.3.2 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第12-13页
第2章 履带式车辆半主动悬挂动力学建模第13-24页
    2.1 前言第13页
    2.2 半车八自由度悬挂动力学建模第13-20页
        2.2.1 半车八自由度被动悬挂动力学建模第13-18页
        2.2.2 半车八自由度半主动悬挂动力学模型第18-20页
    2.3 悬挂系统性能评价指标第20-21页
    2.4 路面激励建模第21-23页
        2.4.1 路面的频域模型第21-22页
        2.4.2 路面的时域模型第22-23页
    2.5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3章 阻尼可调减振器的研究第24-44页
    3.1 前言第24页
    3.2 阻尼可调减振器原理分析第24-25页
    3.3 阻尼可调减振器动力学建模第25-37页
        3.3.1 阀片弯曲变形方程第25-27页
        3.3.2 复原行程建模第27-32页
        3.3.3 压缩行程建模第32-35页
        3.3.4 复原行程和压缩行程仿真分析第35-37页
    3.4 阻尼可调减振器执行机构的研究第37-43页
        3.4.1 步进电机转角与节流口面积的关系计算第37-38页
        3.4.2 步进电机的动态响应分析第38-43页
    3.5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4章 履带式车辆悬挂控制系统仿真分析第44-77页
    4.1 前言第44页
    4.2 路面激励模型仿真第44-45页
    4.3 半车八自由度被动悬挂模型仿真分析第45-51页
    4.4 履带式车辆半主动悬挂系统的模糊逻辑控制器设计第51-59页
        4.4.1 模糊逻辑控制器结构形式第51-52页
        4.4.2 输入输出变量的基本论域第52-53页
        4.4.3 变量模糊语言值的选取第53页
        4.4.4 输入输出变量隶属函数的选取第53-54页
        4.4.5 量化因子和比例因子的确定第54-57页
        4.4.6 悬挂系统模糊控制规则的制定第57页
        4.4.7 模糊推理第57-58页
        4.4.8 解模糊第58-59页
    4.5 车体加速度作为模糊控制器输入的半主动悬挂仿真分析第59-65页
    4.6 悬挂动挠度作为模糊控制器输入的半主动悬挂仿真分析第65-70页
    4.7 阻尼可调半主动悬挂仿真分析第70-75页
    4.8 本章小结第75-77页
结论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3页
致谢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全地形双节履带运输车转向性能研究
下一篇:掺杂Li7La3Zr2O12陶瓷的制备与电导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