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机器人技术论文--机器人论文

基于6自由度机器人的柔性加工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7页
    1.1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现状第9-12页
        1.1.1 国外发展现状第9-11页
        1.1.2 国内发展现状第11-12页
    1.2 焊接机器人系统的应用第12-13页
        1.2.1 焊接机器人应用现状第12-13页
        1.2.2 焊接机器人发展趋势第13页
    1.3 机器人标定技术发展现状第13-15页
        1.3.1 运动学建模第13-14页
        1.3.2 实验测量第14页
        1.3.3 参数辨识第14-15页
        1.3.4 误差补偿第15页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意义第15-17页
第二章 六自由度串联机器人运动学分析第17-31页
    2.1 机器人运动学模型第17-19页
    2.2 焊接机器人正运动学分析第19-21页
    2.3 机器人逆运动学分析第21-26页
        2.3.1 机器人逆解求解第21-25页
        2.3.2 逆解优化第25-26页
    2.4 机器人工作空间分析第26-30页
    2.5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三章 六自由度串联机器人动力学分析第31-43页
    3.1 动力学方法概述第31-32页
    3.2 凯恩发动力学建模第32-34页
    3.3 运动学逆解的二次优化算法第34-36页
    3.4 仿真分析第36-41页
    3.5 本章小结第41-43页
第四章 六自由度串联机器人误差分析第43-52页
    4.1 误差源分析第43-44页
    4.2 机器人误差建模第44-48页
        4.2.1 位置误差第45-46页
        4.2.2 姿态误差第46-48页
    4.3 误差模型仿真第48-51页
    4.4 结论第51-52页
第五章 标定试验及结果分析第52-76页
    5.1 概述第52-53页
    5.2 标定试验理论及平台模型介绍第53-61页
        5.2.1 机器人基坐标系标定原理第53-59页
            5.2.1.1 机器人基坐标系初始标定第54-57页
            5.2.1.2 基于对偶四元数原理的基坐标系标定第57-59页
        5.2.2 机器人运动学参数辨识第59-60页
        5.2.3 机器人工具坐标系标定原理第60-61页
    5.3 实验过程第61-70页
        5.3.1 机器人基坐标系标定实验过程第62-67页
        5.3.2 机器人运动学参数标定试验第67-69页
        5.3.3 机器人工具坐标系标定第69-70页
    5.4 误差补偿第70-72页
    5.5 误差在工作空间内的分布仿真第72-75页
    5.6 结论第75-76页
总结与展望第76-78页
参考文献第78-83页
致谢第83-8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通信三管塔安全可靠性研究
下一篇:通信塔系统可靠性相关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