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齿式地膜集条装置的设计与试验分析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0-12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 1.2.1 国外残膜回收现状 | 第12-13页 |
| 1.2.2 残膜回收机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1.2.3 农用集条机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1.3 我国残膜回收存在的问题 | 第16-17页 |
| 1.4 残膜回收机具的发展趋势 | 第17页 |
|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7-19页 |
| 1.5.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 1.5.2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 1.5.3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 1.6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弹齿式地膜集条装置总体方案设计 | 第20-30页 |
| 2.1 弹齿式地膜集条装置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 第20-22页 |
| 2.1.1 整机结构设计 | 第20-21页 |
| 2.1.2 工作原理 | 第21-22页 |
| 2.2 主要技术参数 | 第22页 |
| 2.3 秸秆粉碎与地膜集条联合作业机的虚拟建模 | 第22-23页 |
| 2.3.1 三维建模技术及软件介绍 | 第22-23页 |
| 2.3.2 整机的建模与装配 | 第23页 |
| 2.4 茎秆粉碎装置的选取 | 第23-24页 |
| 2.5 弹齿式地膜集条装置的设计 | 第24-28页 |
| 2.5.1 集条装置的设计要求 | 第24页 |
| 2.5.2 集条装置总体方案设计 | 第24-25页 |
| 2.5.3 集条装置工作参数的确定 | 第25-28页 |
| 2.5.4 链轮套筒的设计 | 第28页 |
| 2.6 压膜装置的设计 | 第28-29页 |
| 2.7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三章 集条弹齿的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 | 第30-38页 |
| 3.1 概述 | 第30页 |
| 3.2 集条弹齿的运动学分析 | 第30-35页 |
| 3.2.1 链传动的运动学特性分析 | 第30-32页 |
| 3.2.2 弹齿的运动分析 | 第32-35页 |
| 3.3 集条弹齿的动力学分析 | 第35-37页 |
| 3.3.1 弹齿的载荷分析 | 第35页 |
| 3.3.2 弹齿的载荷计算 | 第35-37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四章 传动系统的设计 | 第38-45页 |
| 4.1 传动系统设计 | 第38页 |
| 4.2 液压传动系统的设计 | 第38-42页 |
| 4.2.1 液压马达的选型 | 第38-40页 |
| 4.2.2 液压马达—副变速箱连接传动设计 | 第40页 |
| 4.2.3 副变速箱各轴功率和转矩的计算 | 第40-41页 |
| 4.2.4 根据接触强度计算齿轮参数 | 第41-42页 |
| 4.3 链传动的设计 | 第42-44页 |
| 4.3.1 主要参数的计算 | 第42-44页 |
| 4.3.2 链轮和链条的尺寸确定 | 第44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五章 关键零部件的的有限元分析 | 第45-54页 |
| 5.1 有限单元法概述 | 第45-46页 |
| 5.2 ANSYS线性静应力分析理论基础 | 第46-47页 |
| 5.3 关键部件的仿真分析 | 第47-53页 |
| 5.3.1 机架主梁的仿真分析 | 第48-51页 |
| 5.3.2 集条弹齿的仿真分析 | 第51-53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第六章 整机的试验与分析 | 第54-58页 |
| 6.1 概述 | 第54页 |
| 6.2 试验目的 | 第54-55页 |
| 6.3 试验条件 | 第55页 |
| 6.4 试验方法 | 第55-57页 |
| 6.5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57页 |
| 6.6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 7.1 结论 | 第58页 |
| 7.2 展望 | 第58-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
| 作者简介 | 第64-65页 |
|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