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3页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9页 |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1页 |
1.3 研究思路和内容 | 第11-12页 |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 | 第12-13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13-19页 |
2.1 专业服务业涵义、分类及特征 | 第13-15页 |
2.2 专业服务业的国际化 | 第15-16页 |
2.2.1 专业服务业国际化内涵 | 第15页 |
2.2.2 专业服务业国际化方式 | 第15-16页 |
2.3 国际化动因理论 | 第16-17页 |
2.3.1 垄断优势理论 | 第16-17页 |
2.3.2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 第17页 |
2.3.3 技术积累理论 | 第17页 |
2.4 国际化区位理论 | 第17-19页 |
2.4.1 韦伯理论 | 第17-18页 |
2.4.2 中心地理论 | 第18页 |
2.4.3 集聚理论 | 第18-19页 |
第3章 专业服务业的国际化发展 | 第19-33页 |
3.1 专业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 第19-24页 |
3.1.1 专业服务业在2009年出现低谷后持续增长 | 第19-20页 |
3.1.2 欧美专业服务业市场份额领先全球 | 第20-21页 |
3.1.3 典型国家专业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 第21-24页 |
3.2 专业服务业的国际化发展现状 | 第24-33页 |
3.2.1 全球专业服务贸易持续增长 | 第24-28页 |
3.2.2 FDI成为专业服务业国际化主要途径 | 第28-30页 |
3.2.3 大型跨国公司垄断专业服务业市场 | 第30-33页 |
第4章 专业服务业国际化动因与区位实证研究 | 第33-41页 |
4.1 提出研究假设 | 第33-34页 |
4.1.1 寻求东道国市场机会 | 第33页 |
4.1.2 追随客户国际化 | 第33-34页 |
4.1.3 本土上市公司 | 第34页 |
4.1.4 人力资源供给 | 第34页 |
4.2 理论模型 | 第34-36页 |
4.2.1 模型类型 | 第34-35页 |
4.2.2 模型选择 | 第35-36页 |
4.3 实证检验 | 第36-39页 |
4.3.1 变量选取 | 第36-37页 |
4.3.2 单位根检验 | 第37页 |
4.3.3 协整检验 | 第37-38页 |
4.3.4 回归分析 | 第38-39页 |
4.4 回归结果分析 | 第39-41页 |
第5章 案例研究——以普华永道为例 | 第41-51页 |
5.1 普华永道简介 | 第41-43页 |
5.2 普华永道国际化动因分析 | 第43-46页 |
5.2.1 企业竞争优势 | 第43-44页 |
5.2.2 追随客户国际化 | 第44-45页 |
5.2.3 寻求东道国新的市场机会 | 第45页 |
5.2.4 制度寻求 | 第45-46页 |
5.3 普华永道在中国区位分析 | 第46-49页 |
5.4 案例小结 | 第49-51页 |
第6章 结论及对中国专业服务业国际化启示 | 第51-55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1页 |
6.2 对中国专业服务业国际化启示 | 第51-55页 |
6.2.1 吸引国际先进专业服务业合作竞争中获取“知识外溢” | 第52-53页 |
6.2.2 追随中国企业国际化抓住机遇开拓新兴市场 | 第53-55页 |
附录 | 第55-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