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0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8-10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0-18页 |
·UV-B和O_3对作物生长生理及产量影响的实验研究 | 第10-15页 |
·UV-B和O_3对作物影响的模型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UV-B和O_3复合作用对作物影响的研究 | 第17-18页 |
·本文研究内容与目标 | 第18-20页 |
·研究目标 | 第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0-26页 |
·实验条件及管理 | 第20页 |
·改进的OTC气室设计 | 第20-21页 |
·UV-B强度和O_3浓度的设定 | 第21-22页 |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22-24页 |
·生长指标的测定 | 第22-23页 |
·生理指标的测定 | 第23-24页 |
·产量及产量构成 | 第24页 |
·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大田环境变量的变化 | 第24-25页 |
·数据处理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冬小麦UV-B和O_3复合胁迫响应的形态特征差异 | 第26-34页 |
·UV-B和O_3复合胁迫对冬小麦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 第26-28页 |
·单株叶片数 | 第26页 |
·单叶面积 | 第26-27页 |
·叶面积指数 | 第27-28页 |
·UV-B和O_3复合胁迫对冬小麦株高的影响 | 第28-29页 |
·节点数 | 第28页 |
·节长 | 第28页 |
·株高 | 第28-29页 |
·UV-B和O_3复合胁迫对冬小麦茎粗的影响 | 第29-30页 |
·冬小麦对UV-B和O_3复合胁迫响应的形态特征差异 | 第30-31页 |
·讨论与结论 | 第31-34页 |
·讨论 | 第31-32页 |
·结论 | 第32-34页 |
第四章 UV-B和O_3复合作用对小麦物质生产及产量的影响 | 第34-42页 |
·UV-B和O_3复合胁迫对冬小麦生理特性的影响 | 第34-35页 |
·UV-B和O_3复合胁迫对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第35页 |
·UV-B和O_3复合胁迫对干物质累积和分配的影响 | 第35-37页 |
·UV-B和O_3复合胁迫对干物质转运的影响 | 第37-38页 |
·UV-B和O_3复合胁迫对冬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 第38页 |
·讨论 | 第38-40页 |
·UV-B和O_3及其复合作用对冬小麦物质生产能力的影响 | 第38-39页 |
·UV-B和O_3及其复合作用对物质分配、转运的影响机理探讨 | 第39-40页 |
·UV-B和O_3及其复合作用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 第40页 |
·结论 | 第40-42页 |
第五章 UV-B和O_3复合胁迫下冬小麦生长和产量形成的数值模拟 | 第42-58页 |
·模型描述 | 第42-51页 |
·模型结构 | 第42-44页 |
·UV-B和O_3胁迫因子 | 第44-45页 |
·生育期模型 | 第45页 |
·叶面积指数模型 | 第45-47页 |
·光合作用模型 | 第47-49页 |
·呼吸作用模型 | 第49页 |
·干物质累积 | 第49页 |
·干物质分配 | 第49-50页 |
·产量形成 | 第50-51页 |
·模型验证 | 第51-55页 |
·总干重 | 第51-53页 |
·地上总干重 | 第53-54页 |
·籽粒产量 | 第54-55页 |
·讨论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6-5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61页 |
·主要结论 | 第58-59页 |
·本文研究特色 | 第59页 |
·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 第59-61页 |
·存在不足之处 | 第59页 |
·研究展望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个人简介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