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1.1 引言 | 第9-10页 |
1.2 柔性交流输电综述 | 第10-13页 |
1.2.1 FACTS产生背景 | 第10-11页 |
1.2.2 FACTS控制器 | 第11-13页 |
1.3 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1 国内外的研究情况 | 第13-14页 |
1.3.2 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的工程应用 | 第14-15页 |
1.4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5-16页 |
2 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的工作原理及主电路拓扑 | 第16-30页 |
2.1 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 第16-19页 |
2.2 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的主电路拓扑 | 第19-23页 |
2.3 三电平逆变器的拓扑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23-29页 |
2.3.1 NPC型三电平逆变器的拓扑结构 | 第23-25页 |
2.3.2 NPC型三电平逆变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 第25-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3 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的数学模型与控制策略 | 第30-51页 |
3.1 坐标变换 | 第30-32页 |
3.1.1 Clarke变换 | 第30-31页 |
3.1.2 Park变换 | 第31-32页 |
3.2 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的数学模型 | 第32-37页 |
3.2.1 SSSC的等效电路 | 第32-33页 |
3.2.2 SSSC交流侧的数学模型 | 第33-34页 |
3.2.3 SSSC直流侧的数学模型 | 第34-35页 |
3.2.4 SSSC的数学模型分析 | 第35-37页 |
3.3 NPC型三电平逆变器的数学模型 | 第37-39页 |
3.4 SSSC系统控制策略 | 第39-40页 |
3.5 电压空间矢量(SVPWM)控制算法 | 第40-47页 |
3.5.1 扇区的判断 | 第41-44页 |
3.5.2 基本矢量作用时间的计算 | 第44-47页 |
3.5.3 开关作用顺序的确定 | 第47页 |
3.6 中点电压平衡问题 | 第47-50页 |
3.6.1 中点电压波动的原因 | 第47-50页 |
3.6.2 抑制中点电位不平衡的方法 | 第50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4 三电平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SSSC)的仿真研究 | 第51-60页 |
4.1 SSSC系统的MATLAB仿真 | 第51页 |
4.2 相关模块仿真模型 | 第51-56页 |
4.2.1 控制器模块 | 第51-53页 |
4.2.2 SVPWM模块 | 第53-56页 |
4.3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56-5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5 系统的硬件与软件设计 | 第60-74页 |
5.1 系统的整体设计 | 第60页 |
5.2 硬件电路设计 | 第60-68页 |
5.2.1 整流电路设计 | 第60-61页 |
5.2.2 NPC型三电平逆变器设计 | 第61-63页 |
5.2.3 驱动电路设计 | 第63-64页 |
5.2.4 电压采样电路设计 | 第64-66页 |
5.2.5 电流采样电路设计 | 第66-67页 |
5.2.6 控制电路设计 | 第67页 |
5.2.7 电源电路设计 | 第67-68页 |
5.3 软件设计 | 第68-71页 |
5.3.1 数据格式 | 第69页 |
5.3.2 主程序设计 | 第69-70页 |
5.3.3 SVPWM程序设计 | 第70页 |
5.3.4 电压电流采样程序设计 | 第70-71页 |
5.4 系统调试与实验 | 第71-73页 |
5.4.1 电压采样电路 | 第71-72页 |
5.4.2 交流电流采样电路 | 第72页 |
5.4.3 驱动电路 | 第72-7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74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