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卜生戏剧女性形象的存在主义解读
|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引言 | 第8-16页 |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8-13页 |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9-10页 |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0-13页 |
| 本文采用的理论方法与思路 | 第13-16页 |
| 萨特的存在主义理论 | 第13-14页 |
| 波伏娃的存在主义女性主义理论 | 第14-16页 |
| 1 女性的地位 | 第16-30页 |
| 1.1 男权社会的压迫 | 第18-25页 |
| 1.1.1 家庭 | 第19-21页 |
| 1.1.2 法律 | 第21-24页 |
| 1.1.3 道德 | 第24-25页 |
| 1.2 女性的服从 | 第25-30页 |
| 1.2.1 言行举止 | 第25-26页 |
| 1.2.2 精神特质 | 第26-30页 |
| 2 女性的角色 | 第30-60页 |
| 2.1 作为妻子的女性 | 第30-38页 |
| 2.1.1 生育负担 | 第31页 |
| 2.1.2 家务劳动 | 第31-32页 |
| 2.1.3 夫妻关系 | 第32-38页 |
| 2.2 作为情人的女性 | 第38-47页 |
| 2.2.1 奉献 | 第39-41页 |
| 2.2.2 索取 | 第41-45页 |
| 2.2.3 歧途 | 第45-47页 |
| 2.3 作为母亲的女性 | 第47-55页 |
| 2.3.1 疏离孩子的母亲 | 第48-52页 |
| 2.3.2 控制孩子的母亲 | 第52-55页 |
| 2.4 作为谋生者的女性 | 第55-60页 |
| 2.4.1 谋生意志 | 第55-57页 |
| 2.4.2 谋生障碍 | 第57-60页 |
| 3 女性的自我 | 第60-76页 |
| 3.1 追寻自我 | 第60-67页 |
| 3.1.1 独立的存在 | 第61-65页 |
| 3.1.2 自由的存在 | 第65-67页 |
| 3.2 放弃自我 | 第67-76页 |
| 3.2.1 行尸走肉 | 第68-70页 |
| 3.2.2 走向死亡 | 第70-76页 |
| 结语 | 第76-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80-82页 |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