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1.2 纳米级金属自修复润滑添加剂概述 | 第9-13页 |
1.2.1 纳米润滑添加剂的介绍 | 第9-10页 |
1.2.2 纳米粉体表面修饰技术的介绍 | 第10-12页 |
1.2.3 纳米添加剂的制备方法介绍 | 第12-13页 |
1.3 减摩抗磨自修复润滑添加剂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4 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16-17页 |
第2章 实验装置和试件设计 | 第17-23页 |
2.1 引言 | 第17页 |
2.2 试验机介绍和主要技术参数 | 第17-19页 |
2.2.1 试验机 | 第17-18页 |
2.2.2 试验机工作原理 | 第18-19页 |
2.2.3 主试验机主要测量数据定义 | 第19页 |
2.2.4 摩擦力矩测量原理 | 第19页 |
2.3 试验试件设计 | 第19-21页 |
2.4 润滑回路设计 | 第21-2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纳米二氧化硅石墨复合添加剂 | 第23-52页 |
3.1 引言 | 第23页 |
3.2 二氧化硅石墨复合添加剂配方的提出 | 第23-26页 |
3.2.1 二氧化硅的特点及纳米二氧化硅的性质 | 第23-24页 |
3.2.2 石墨的特点及纳米石墨的性质 | 第24-25页 |
3.2.3 氯化镧的特点及性质 | 第25页 |
3.2.4 提出配方的思路 | 第25-26页 |
3.3 二氧化硅石墨复合添加剂的制备和表面修饰方法 | 第26-36页 |
3.3.1 纳米添加剂材料的干式球磨法制备 | 第27-30页 |
3.3.2 纳米添加剂材料的湿法球磨制备 | 第30-33页 |
3.3.3 纳米添加剂的表面修饰和“制备-修饰一体化” | 第33-36页 |
3.4 纳米复合添加剂的摩擦学特性试验 | 第36-41页 |
3.4.1 添加剂最佳比例确定 | 第37-39页 |
3.4.2 纳米复合添加剂的摩擦学特性的对比试验 | 第39-41页 |
3.5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41-46页 |
3.5.1 摩擦系数对比分析 | 第41页 |
3.5.2 磨损量对比分析 | 第41-42页 |
3.5.3 表面微观形貌SEM对比分析 | 第42-45页 |
3.5.4 表面元素含量变化EDAX对比分析 | 第45-46页 |
3.6 减摩抗磨自修复机理探讨 | 第46-51页 |
3.6.1 减摩性讨论 | 第46-47页 |
3.6.2 抗磨性讨论 | 第47-49页 |
3.6.3 自修复机理讨论 | 第49-51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4章 纳米黑云母添加剂 | 第52-63页 |
4.1 引言 | 第52页 |
4.2 黑云母添加剂配方的提出思路 | 第52-53页 |
4.2.1 理论基础 | 第52页 |
4.2.2 提出纳米黑云母添加剂配方的思路 | 第52-53页 |
4.3 黑云母添加剂实验过程 | 第53页 |
4.4 黑云母添加剂摩擦磨损自修复实验结果分析及机理讨论 | 第53-62页 |
4.4.1 H添加剂的摩擦系数变化分析 | 第53-54页 |
4.4.2 H添加剂的磨损量变化分析 | 第54页 |
4.4.3 H添加剂的SEM微观形貌检测 | 第54-60页 |
4.4.4 H添加剂的EDAX能谱分析 | 第60-6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