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文献综述和相关研究 | 第11-15页 |
1.2.1 关于资本账户开放的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1.2.2 关于阿根廷、智利资本账户开放的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1.2.3 关于资本账户开放效应的相关研究 | 第13-15页 |
第2章 资本账户开放的定义和基本理论 | 第15-22页 |
2.1 资本账户开放的定义 | 第15-16页 |
2.2 资本账户开放的基本理论 | 第16页 |
2.2.1 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 | 第16页 |
2.2.2 新自由主义理论和“华盛顿共识” | 第16页 |
2.3 资本账户开放的标准和测度 | 第16-22页 |
2.3.1 资本账户开放的标准 | 第16-17页 |
2.3.2 资本账户开放的测度方法 | 第17-22页 |
第3章 阿根廷、智利资本账户开放的测度和过程回顾 | 第22-37页 |
3.1 两国资本账户开放的测度 | 第22-26页 |
3.1.1 LMF实际跨境资金流动法(事实角度) | 第22-23页 |
3.1.2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Wang-jahan资本开放指数(法定角度) | 第23-26页 |
3.2 阿根廷资本账户开放过程回顾 | 第26-28页 |
3.2.1 开放背景 | 第26页 |
3.2.2 大爆炸式激进开放(1975 年至1982年) | 第26-27页 |
3.2.3 新自由主义激进式开放(1989 年-2001 年) | 第27-28页 |
3.2.4 审慎开放(2004 年至今) | 第28页 |
3.3 智利资本账户开放过程回顾 | 第28-32页 |
3.3.1 开放背景 | 第28-29页 |
3.3.2 激进式开放过程(1974 年-1982 年) | 第29-30页 |
3.3.3 渐进式开放过程(1985 年至2001年) | 第30-32页 |
3.4 两国资本账户测度结果与实际开放过程对比分析 | 第32-34页 |
3.5 资本账户开放对两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 第34-36页 |
3.5.1 阿根廷——双刃剑效果明显 | 第34页 |
3.5.2 智利——促经济、稳通胀 | 第34-36页 |
3.6 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阿根廷、智利资本账户开放的评析 | 第37-42页 |
4.1 关于资本账户开放的时机、方式的选择 | 第37-38页 |
4.2 关于宏观审慎管理的实施 | 第38-39页 |
4.3 关于货币政策独立性的选择 | 第39-40页 |
4.4 关于开放战略是否适应本国国情 | 第40-42页 |
第5章 两国资本账户开放对中国启示 | 第42-46页 |
5.1 我国资本账户开放现状 | 第42页 |
5.2 渐进式开放、汇率、利率市场化协调推进更适合我国情 | 第42-43页 |
5.2.1 渐进式资本账户开放是最优选择 | 第42页 |
5.2.2 汇率、利率市场化改革应协调推进 | 第42-43页 |
5.2.3 自贸区试点改革也要循序渐进 | 第43页 |
5.3 实施宏观审慎管理是当务之急 | 第43-44页 |
5.4 开放过程中可适当运用资本流动管理措施 | 第44页 |
5.5 引导资金流入实体经济和高附加值产业 | 第44-45页 |
5.6 资本账户开放不应以人民币国际化为导向 | 第45-46页 |
第6章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2页 |
附录A1 1975 年至2015年阿根廷跨境资金流动情况 | 第52-54页 |
附录A2 1975 年至2015年智利跨境资金流动情况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