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击炮座钣的结构优化与轻量化设计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11-16页 |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 1.2.1 迫击炮研究的进展 | 第13-14页 | 
| 1.2.2 迫击炮座钣研究的进展 | 第14-15页 |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5-16页 | 
| 2 迫击炮座钣的结构设计 | 第16-25页 | 
| 2.1 迫击炮发射过程及座钣受力分析 | 第16-17页 | 
| 2.1.1 迫击炮的发射过程 | 第16-17页 | 
| 2.1.2 迫击炮发射时座钣的受力分析 | 第17页 | 
| 2.2 座钣的设计准则 | 第17-21页 | 
| 2.2.1 座钣的技术要求 | 第18页 | 
| 2.2.2 座钣的结构特点 | 第18-19页 | 
| 2.2.3 座钣的加强筋设计 | 第19-20页 | 
| 2.2.4 座钣的材料选用 | 第20-21页 | 
| 2.3 座钣总体结构初步设计 | 第21-24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3 土力学与仿真建模方法 | 第25-34页 | 
| 3.1 概述 | 第25页 | 
| 3.2 土力学基本理论 | 第25-29页 | 
| 3.2.1 土的物理性质指标与工程分类 | 第26-27页 | 
| 3.2.2 土的动力性质 | 第27-28页 | 
| 3.2.3 土的本构关系 | 第28-29页 | 
| 3.3 接触问题的有限元分析方法 | 第29-32页 | 
| 3.3.1 有限元建模方法 | 第29-31页 | 
| 3.3.2 有限元接触模型 | 第31-32页 | 
| 3.4 土的无限元分析方法 | 第32-33页 | 
| 3.4.1 无限元原理及应用 | 第32-33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4 迫击炮发射时座钣的载荷分析 | 第34-40页 | 
| 4.1 概述 | 第34页 | 
| 4.2 迫击炮发射特点 | 第34-35页 | 
| 4.3 迫击炮内弹道数学模型 | 第35-37页 | 
| 4.4 迫击炮发射时载荷计算与分析 | 第37-39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5 迫击炮座钣的有限元刚强度仿真与分析 | 第40-54页 | 
| 5.1 概述 | 第40页 | 
| 5.2 ANSYS Workbench简介 | 第40-41页 | 
| 5.3 座钣在土壤支撑下的有限元建模 | 第41-48页 | 
| 5.3.1 座钣与土壤三维模型的建立及导入 | 第42-45页 | 
| 5.3.2 座钣与土壤的材料模型 | 第45页 | 
| 5.3.3 网格划分 | 第45-46页 | 
| 5.3.4 接触定义 | 第46-47页 | 
| 5.3.5 边界条件与载荷设置 | 第47-48页 | 
| 5.4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48-53页 | 
| 5.4.1 75°射角下座钣的刚强度分析 | 第49-51页 | 
| 5.4.2 85°射角下座钣的刚强度分析 | 第51-52页 | 
| 5.4.3 结果分析与对比 | 第52-53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6 迫击炮发射试验与验证 | 第54-64页 | 
| 6.1 试验方案设计 | 第54页 | 
| 6.2 试验测试原理 | 第54-55页 | 
| 6.3 试验过程及数据分析 | 第55-62页 | 
| 6.3.1 试验过程 | 第55-57页 | 
| 6.3.2 数据获取与分析 | 第57-61页 | 
| 6.3.3 试验结果 | 第61-62页 | 
| 6.4 试验与仿真结果对比分析 | 第62页 | 
| 6.5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 7 座钣的材料优化设计 | 第64-68页 | 
| 7.1 概述 | 第64页 | 
| 7.2 优化模型的建立 | 第64-65页 | 
| 7.3 优化结果的分析 | 第65-67页 | 
| 7.3.1 优化后座钣土壤支撑下的计算结果 | 第65-67页 | 
| 7.3.2 座钣优化前后结果分析对照 | 第67页 | 
| 7.4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 8 座钣的结构优化设计 | 第68-80页 | 
| 8.1 概述 | 第68页 | 
| 8.2 三种结构方案优化模型的建立 | 第68-78页 | 
| 8.2.1 方案一优化模型的建立 | 第68-72页 | 
| 8.2.2 方案二优化模型的建立 | 第72-75页 | 
| 8.2.3 方案三优化模型的建立 | 第75-78页 | 
| 8.3 三种优化方案结果对比与分析 | 第78-79页 | 
| 8.4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 9 结论与展望 | 第80-82页 | 
| 9.1 本文总结 | 第80-81页 | 
| 9.2 应用展望 | 第81-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5-86页 | 
| 致谢 | 第86页 |